鐵皮石斛多元化發展
鐵皮石斛是常年生長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地半陰濕巖石上的蘭科草本植物,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有史料藥典記載鐵皮石斛味淡微咸,生津卻不寒涼,不僅可以潤肺益腎,同時對于老年人體虛津液不足、陰虛眼目不明都有顯著效果,甚至還具有美容養顏,提高身體自身免疫力的功效,被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救命仙草”。但由于鐵皮石斛對于自身的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并且生長周期長,繁殖能力低,使得如今的野生鐵皮石斛的產生逐漸遞減,而巨大的市場需求量使得野生鐵皮石斛頻臨滅絕,于是早在上世紀80年,鐵皮石斛已經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植物。
對于鐵皮石斛的藥用價值不僅僅是在于生產制造成制劑或者膏劑、保健品等,同時鐵皮石斛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由于是至陰至純的植物,長期服用由鐵皮石斛加工制作的茶包、食品可以起到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老少皆宜。這也就更加加大了人們對于鐵皮石斛的喜愛。
據報道,目前鐵皮石斛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高達3000美元,面對市場上如此供不應求的情況,人工種植鐵皮石斛已經迫在眉睫,但由于鐵皮石斛自身生長和繁殖的特殊性導致了人工種植鐵皮石斛的品質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雖然目前全國已經有近2萬畝的鐵皮石斛種植規模,但對于鐵皮石斛的品質和品種一直存有較大的隱患,如何建立健全鐵皮石斛的品種鑒別和質量評價治標體系是目前的關鍵所在。
面對這樣的市場情況,我們應該響應中國中醫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斥巨資打造鐵皮石斛綠色健康植物產品經濟合作平臺,不僅建立了質量管理流程,同時設有獨立的實驗室和高科技檢測設備,真正實現高產的集約化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