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內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稱為吞噬細胞,它們是機體天然抵抗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吞噬細胞包括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多種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它們吞噬和殺滅侵入人體各部位的病源微生物和人體各部位衰老、損傷或癌變細胞。因此,吞噬細胞數量減少或功能障礙都會導致非特異性免疫缺陷,檢測其功能有助于診斷某些疾病和判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水平。
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通過趨化、調理、吞入和殺菌等幾個步驟,來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細胞及病源微生物等異物。
【材料】
1. 白色葡萄球菌8小時培養物,用生理鹽水制成菌懸液,并離心洗滌2次,用標準比濁管
比濁,使菌體濃度達到5×108個/ml。
2. 肝素,生理鹽水,瑞氏染液。
3. 載玻片,滴管,血清瓶。
4. 小白鼠1~2只。
【方法】
1. 從小白鼠眼內取血2ml左右,放入加有肝素(1%)數滴的血清瓶內,然后在血清瓶內
加入等體積的白色葡萄球菌菌懸液,輕輕混合后,放入37℃水浴孵育30分鐘,每15分鐘搖勻一次。
2. 取血清瓶中白細胞層(即沉淀的紅細胞表層)白細胞懸液1滴,滴在載玻片一端,然后
用另一塊載玻片將這滴懸液推向另一端,成為一薄層。
3. 在薄層上滴數滴瑞氏染液,染色1分鐘;然后加等量蒸餾水,輕輕吹打,與瑞氏染液混
合染5分鐘后水洗晾干(水洗時為防止染液結晶沉著,應加滿水后再傾斜倒掉水)。
4. 用油鏡檢查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情況(見圖1-2)。
【結果判斷】
1. 吞噬百分數 計數100個中性粒細胞中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細胞數。
2. 吞噬指數 計數100個中性粒細胞中被吞噬的細菌總數,平均每個中性粒細胞吞噬的細
菌數。
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
圖1-1中性粒細胞是數量zui多的白細胞。其突出特點是細胞核分葉,常分2-5葉(b-d),葉間有染色質細絲相連;也有的呈桿狀核(a)。一般認為,核分葉越多,細胞越衰老。中性粒細胞的另一特點為淡紅色的胞質內含細小的淡紫色及淡紅色顆粒。前者較大,為嗜天青顆粒,光鏡下易見;后者為特殊(中性)顆粒,較小,因染色很淡而難以觀察。血涂片,Giemsa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