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種指育種單位(個人)育成,經過審定合格的新品種與推廣品種經過提純復壯后均達到原種質量標準的種子。原種一般應具備的標準是:(1)性狀典型、一致 即要求主要特征特性符合原品種的典型性狀,株間整齊一致,純度高。(2)生長勢、抗逆性強 與原來品種比較,由原種種子生長的植株,其生長勢、抗逆性和生產力等方面不降低,或略有提高。 自交系原種的生長勢和生產力要與原系相似;雜交親本原種的配合力要保持原來水平或略有提高。(3)種子質量好 籽粒發育好,成熟充分,飽滿一致,發芽率高,凈度也高。
原種生產是一項科學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有一套完整的生產、供種過程。原種生產既是一個原種選擇、鑒定和提高品質的過程,也是原種量的增殖過程,它在不同的生產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但同時又有一定的連續性。這就決定了原種要按一定的程序生產、供種。
原種的生產方法主要有改良混合選擇法和單系選擇法。自交、常異交和無性繁殖作物普遍采用“單株(穗)選擇、分系比較(一二次)、混系繁殖”的二圃制或三圃制原種生產方法。其中,只進行一次分系比較的稱為二圃制原種生產方法。與二圃制不同的是,三圃制多個株系圃,多一次分系比較,多一次后代鑒定,更有利于消除環境變異,確實選到遺傳性優良的株系,再混系繁殖,而且株系圃還能測產。單系選擇法其基本程序是單株選擇、分系比較、優系繁殖。與改良混合選擇法的不同是分系比較后,改良混合選擇法將當選多個株系混合繁殖,而單系選擇法只選的一個系繁殖成原種,也稱為“一株(穗)傳”原種生產法。此法生產的原種數量少,還會引起遺傳漂變。實驗目的是學習掌握原種的生產程序和注意事項;掌握幾種植物的原種生產方法
一、試材及用具
試材:黃瓜、番茄、菠菜(或大白菜、水稻、玉米自交系等的種子)。
用具:整地用具、鉛筆、紙牌、紙袋、稱量用具等。
二、方法步驟
本實驗以黃瓜、番茄和菠菜的原種生產為例。
(一)黃瓜原種的生產方法
黃瓜為雌雄同株的異花授粉作物,原種生產可采用單株選擇,分系比較,系內混合授粉,混合繁殖的方法。
(1)選擇單株 在原種田或純度較高的種子田中進行。選擇側重以下兩個方面:① 植株 注意開花結果習性,*雌花著生部位及植株分枝習性。② 果實 注意瓜條形狀、大小、色澤及其他特征。
選擇方法分四次,*次在雌花開放前進行初選,選擇雌花節位低,瓜碼密,具有原品種特性特征的單株作標記為授粉株;第二次在根瓜商品成熟期,選瓜把短,果實發育快,已行人工授粉的單果;第三次在種瓜成熟期,根據種瓜色澤、網紋、瓜形及抗病性特征決選株果;第四次在拉秧期對決選的已采種果的植株進行zui后一次單株生產力,抗病性、抗熱(寒)性的鑒定。
授粉 將*次初選單果的花進行人工授粉
收種 人工授粉的單果,經田間第二、三次兩次選擇,將決選果分別采收,分別編號,分別保存。
(2)株行圃 每單果至少種植30株,要有固定專人觀察記載*雌花節位,開花期植株分枝習性、葉色、葉形、果實形狀、大小、色澤、表面刺瘤、抗病性等。邊觀察、邊鑒定、
邊淘汰。
(3)株系圃 每個株行種子種植一個小區,用原種種子作對照,田間觀察記載項目同株行圃,每個株系要取一行計產,產量超過對照5%~30%的為決選株系,其種子可混合保存作為下一年原種圃用種。
(4)原種圃 進一步鑒定,并擴大繁殖,在種瓜成熟期,根據本品種的性狀選擇一次,將選出的優良種瓜,混合采種作原種繁殖用。
(二)番茄原種生產技術
番茄為自花授粉作物,也可采用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法。
(1)選擇單株 選擇具有典型特征特性的植株,注意豐產性、抗逆性、一致性,其單株來源也應在原種圃或純度較高的種子田中選擇,決選株數每畝30株(初選60株),選擇應側重以下三方面:①類型(有限、無限)和分枝習性。②注意花序類型,*花序的著生部位,每個花序的間隔葉數。③果實形狀、大小、色澤、每穗果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