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樣本是zui常用于ELISA樣本,血漿一般可視為與血清同等標本,標本引起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主要是干擾性物質所致,下面是實驗中常見的內源性物質引起的結果出錯,及解決方法:
內源性物質
在血清標本中有40%的人血清中含有非特異性干擾物質,它在不同程度影響測定結果。常見的干擾物質有:類風濕因子、補體、嗜異性抗體、嗜靶抗原自身抗體、醫源性誘導的抗鼠Ig(s) 抗體、交叉反應物質和其它物質等。
(1) 類風濕因子(RF)
人血清中IgM、IgG型RF可以與ELSIA系統中的捕獲抗體及酶標記二抗的 FC 段直接結合,從而導致假陽性。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
① 用 F(ab)2 替代完整的 IgG;
② 標本用聯有熱變性(63°C,10 min)IgG 的固相吸附劑處理(將熱變性 IgG 加入到標本稀釋液中同樣有效);
③ 檢測抗原時,可以用2-巰基乙醇等加入到標本稀釋液中,使 RF 降解。
(2) 補體 ELISA 系統中固相一抗和標記二抗過程中,抗體分子發生變構,其 FC 段的補體 C1q 分子結合位點被暴露出來,使 C1q可以將二者連接起來,從而造成假陽性。
解決的辦法是:
① 用 EDTA 稀釋標本;
② 用 53°C,10 min 或 56°C,30 min 加熱血清使C1q滅活。
(3) 嗜異性抗體 人類血清中含有能與嚙齒類動物(如鼠等)Ig (s) 結合的天然嗜異性抗體,可將 ELISA系統中一抗和二抗連接起來,也能造成假陽性。
解決的辦法是:可在標本稀釋液中加入過量的動物 Ig (s) ,但加入量不足或亞類不同時無效。
(4) 嗜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胰島素等嗜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有時能與靶抗原結合形成復合物,在 ELISA 方法中均可干擾抗原抗體測定結果。
解決的辦法是:測定前需用理化方法將其解離后再測定。
(5) 醫源性誘導的抗鼠 Ig (s) 抗體 臨床開展的用鼠源性 CD3等單克隆抗體治療,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鼠源性抗體的影像診斷及靶向治療等新技術,均有可能使這些病人體內產生抗鼠抗體;另外,被鼠等嚙齒類動物咬傷的病人體內也可以產生抗鼠 Ig (s) 抗體。這些病人 ELISA測定時均可產生假陽性。
解決的辦法是:測定抗原時,在標本中加入足量的正常鼠 Ig (s) ,從而克服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假陽性。
(6) 交叉反應物質 類地高、類 AFP 樣物質等,是與靶抗原有交叉反應的物質。在用多抗測定抗原時對測定結果影響不大,但在用單克隆抗體測定抗原時,如果交叉抗原決定簇正好是所用單克隆抗體相對應的靶決定簇時,也會出現假陽性結果。
(7) 標本中其它成分的影響 血清脂質過高、*、血紅蛋白及血液粘度過大等,均對 ELISA 測定結果有干擾作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