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鹽緊固件告別40多年的傳統酸洗工藝
資料類型 | 文件 | 資料大小 | 0 |
下載次數 | 0 | 資料圖片 | 【點擊查看】 |
上 傳 人 | 默認 | 需要積分 | 0 |
關 鍵 詞 |
- 【資料簡介】
一項新技術終結40多年酸洗工藝,還使一噸鋼材少排0.2噸廢水。昨天,在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觀摩無酸拉絲機械除銹機操作后,浙江大學副教授王均捷等驗收專家給出認定:應用機械方式代替酸洗,標準件產品原材料質量穩定,在杜絕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能降低企業除銹處理成本,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這一技術是海鹽縣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大學和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研發的,它的成功研發并投入使用標志著海鹽緊固件即將告別使用了40多年的傳統酸洗工藝。王均捷說,此舉具有劃時代意義。
緊固件生產企業在使用鋼材前需要經過去皮除銹、拉絲環節,傳統方法是用鹽酸、硫酸等進行酸洗,但這種工藝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相關材料顯示,海鹽縣每年消耗鋼材近100萬噸,以每噸鋼材產生酸化污水0.2噸計算,全縣緊固件生產企業每年產生廢水50萬噸。
此外,由于酸的濃度控制困難,酸洗程度難以掌握,給標準件帶來“氫脆”的隱患。
王均捷說:“在高強度緊固件失效成因的分析中以‘氫脆’問題zui為典型,占產品失效成因的50%以上。”
為解決緊固件企業發展中的這個共性問題,2008年初,海鹽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浙江大學合作攻關。半年后,一套應用機械方式除銹的設備誕生了。
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嘗到了“頭口水”。使用一年后,該公司董事長陳正良感嘆:“zui直接的好處是減輕了節能減排的壓力,公司每年要消耗6萬噸鋼材,處理一噸鋼材就需要消耗35公斤鹽酸,產生的廢水廢氣量大,改用機械除銹不但避免了污染,產品質量還更加穩定。同時,還省去了鹽酸、中和劑等,一年下來節約了200萬余元。”
據嘉興市緊固件進出口企業協會副會長徐德仁介紹,zui近,海鹽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海鹽縣緊固件同業商會,邀請了全縣31家規模以上緊固件生產企業共同發布了聯盟標準,其中就推薦使用機械除銹無酸拉絲設備,得到了各企業的高度認同。
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侯維明說:“這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聯盟標準的發布,將提升海鹽緊固件質量和整體品牌形象,從而提高這一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 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598km.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