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好政策的不斷刺激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10月,新能源汽車銷售34316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大,前三季度產銷分別完成20365輛和19228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
日前,充電網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一份名為《全國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需求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相關問題,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車時的障礙,在對于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意見中,充電樁個數少,找尋困難是受訪者提及多的問題。
調查顯示,從北上廣深的情況看,新能源汽車普及度較高,但是北京、深圳的受訪者認為,住宅的充電樁安裝情況無法滿足需求;而大部分二線城市的受訪者認為,辦公寫字樓的充電樁安裝情況難以滿足需求。
充電網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振飛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充電樁行業即將進入規模井噴期,以迎接2017年電動車私人市場規模的高速擴張。
“今年私人純電動車的數量大約不到3萬輛,明年估計市場規模約為7萬~8萬輛,預計2017年,私人純電動車的數量預計能達到30萬輛。”王振飛預測稱,“隨著國產電動車技術的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蓄航里程的電動車將成為國內電動車的普遍水平。”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主要目標要求,產業化方面,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同步發展。
據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童光毅介紹,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意味著需要建480萬個分散式充電樁、1.2萬座集中式充換電站。據此估算,未來每年將需建設至少96萬個充電樁,按照目前建設費用計,直接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由于對純電動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的良好預期,各地的充電樁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工信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公共充電樁建設超過4萬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地已建成較大規模的城市充電服務網絡。目前,充電設施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例維持在1∶4左右的水平,而標配為1∶1。無疑,充電樁的建設滯后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軟肋。根據“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集中式充換電站將增長到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數量將增長100倍達到450萬個。
當前,各路資本正在通過免費提供設備、建設、運營等方式掀起“跑馬圈地”熱潮。特銳德已在30個城市建立充電合資公司,計劃年底與80個以上城市實現充電設備落地,建成6萬個充電樁,明年計劃再投入40億元加快在全國的布局。萬幫新能源計劃今年底完成全國1萬個充電樁建設,到明年一季度末完成兩萬個建設目標。
企業間的合作正在日漸加深。比如能科股份與中石化合作、運用中石化網絡優勢在北京等地建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此前深度參與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的國家電網,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618座、充電樁2.4萬個,下一步將推進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及重點城市充電網絡建設,加快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間快充網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