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一:交通擁堵
道路擁堵是一大城市病,嚴重影響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根據近期發布的《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就上班族“堵”在路上的時間而言,上海的51分鐘位列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的52分鐘。上海每年因交通擁堵導致的人均成本約為6324元,排名第四,北京以超過7972元位列。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宏年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康在當天的審議會上表示:“再過5年,上海的主要中心城區道路可能就會變成停車場。”因此,上海市的汽車保有量應該有一個頂層設計。據公開數據,上海機動車輛已達到350萬輛左右,僅外地牌照長期在市內通行量已達到150萬輛。近幾年,上海市私家汽車牌照每年限制在10萬輛左右,而掛外地牌照的車輛卻以每年20萬輛以上的速度增加。這給全面的交通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在浦東二組的審議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也表示,上海市的堵車問題還只是剛剛開始,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嚴峻,“按照現在汽車的增長量,每一個月可能就會堵掉1~2條道路”。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培訓中心主任蔣建華在當天的審議會上提出,除了汽車的數量,上海市交通擁堵的現實還和信號燈的配置不太合理有關。建議利用互聯網的機制,建立一個全市范圍內的智能化控制,從而在不增加道路的情況下,更合理地實現交通管理的創新。
對于道路擁堵問題的解決,李飛康在24日舉行的黃浦代表團全團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加大財政投入公共交通的建設,倡導綠色通行;對于外牌車輛進入市區采取收費的措施;對于購置電動車輛的上海戶籍居民給予補貼;建議開征中心城區的道路擁堵費;加大對違法交通行為的處罰力度等。
短板二:霧霾天氣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愛花在審議會上提到了上海霧霾的問題,在2015年,上海大部分的日子都被霧霾籠罩。
霧霾的主要成因是大氣的污染源,但也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另外,大氣的污染也是區域性的。根據媒體公開報道,上海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主任陳玲認為上海市的霧霾有一部分是外地輸入,另一部分是本地產生。而上海能做的是加強區域聯防,采取措施來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
對于代表們的擔憂,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在當天的審議會現場回應道:“‘十三五’期間的霧霾防治難度非常大,天幫忙要努力,天不幫忙更要努力。”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上海市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PM2.5的年平均濃度下降到42微克/平方米左右。
2015年12月中旬,上海市發改委(市物價局)、財政局、環保局制定了《上海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實施辦法》,上海開始試點啟動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污收費。據上海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稱,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一旦排放到大氣中,經過光化反應,就會造成二次污染。上海此次排污收費的試點行業包括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汽車制造、包裝印刷、家具制造、電子等12個大類行業中的71個中小類行業,基本覆蓋了全市工業VOCs重點排放行業。
短板三:水和土壤污染
在當天審議會的現場,不少代表們都提到了水務方面的短板以及水資源的污染。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上海市市長楊雄提出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示。其中包括出臺水資源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建成區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實現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1%。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目標中,也明確提出,要力爭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
除了水資源的污染,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宣傳部市委講師團辦公室主任朱鴻召還提到土壤污染防治的問題。他發現由于除草劑的使用,出現了土壤中大量蚯蚓死亡的現象,這又迫使農民加大了農藥的使用劑量,進而加重對土壤的污染。因此,朱鴻召呼吁盡快制定上海土地資源保護條例。
聽完了整場的審議會,殷一璀總結表示,政府要依法作為,責無旁貸,繼續為人大代表的建言創造平臺。其次,人大代表們的建議并非一般的呼吁和講道理,而是經過認真研究提出的“短板”,應真正納入平時的工作作為重點攻克的難題。后,她也建議現場的人大代表充分用好俗稱的“書面意見”這一法定渠道,幫助上海市補短板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