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會聚焦環保熱詞 “圍剿霧霾”需多管齊下
2016-01-28 08:40:30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楓葉 關鍵詞:空氣過濾器空氣凈化器霧霾閱讀量:37183
導讀:“霧霾”已成為了浙江省人大代表們頻繁提及的詞。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霧霾”已成為了浙江省人大代表們頻繁提及的詞。在日前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省長李強公布了2016年浙江省政府十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霧霾治理力度”位居首位。“治霾”不僅要有道德軟約束,更要有“嚴法律”保障。
過去一年,“霧霾”一詞仍未能淡出公眾熱議的話題。在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會上,浙江省省長李強公布了2016年浙江省政府十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霧霾治理力度”位居首位。
無論在會上還是會下,“霧霾”已成為了浙江省人大代表們頻繁提及的詞。“幸福社會,不僅要有綠水青山,更要有藍天白云。”為了尋回兒時的天空,代表們大開“腦洞”:除了通過“超低排放”等措施從源頭上“圍剿霧霾”,制定“嚴法律”保障治霾,還可以設計通風廊道“驅霾”。
制定“嚴法律”保障治霾
對于“霧霾”,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工商大學法學副教授、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程燕姬有著深深的無奈。她說,每次在電腦上搜索“霧霾”,就會跳出本地區連續霧霾的天氣預報,以及醫生建議減少外出的新聞,“霧霾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幸福社會,不僅要有綠水青山,更要有藍天白云。”
“治霾”不僅要有道德軟約束,更要有“嚴法律”保障。2016年1月1日,史上嚴《大氣污染防治法》開始實施,程燕姬認為,浙江應緊跟步伐,修訂實施新的《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這將會對我們浙江大氣污染治理帶來更多希望。”
在程燕姬看來,原來的《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對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職責、義務不夠明確,“一旦出現污染事故,責任難以真正落實。”此外,對重點領域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夠完善,特別是欠缺對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的要求,同時缺乏區域性的聯防聯控機制。
程燕姬提出,即將出臺的新的《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應強化重點污染排放總量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制度,注重構建大氣污染防治責任體系,促進形成政府監管、公眾參與、共同治理、協同控制的防治機制,細化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重點領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
“在合適的情況下,我認為長三角可以像京津冀一樣協同立法,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程燕姬建議,可以劃定本省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重點區域開展聯合執法、跨區執法、交叉執法,對重點區域內有關設區的市建設可能對相鄰區域大氣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及時通報有關信息,并開展會商。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立法之余,程燕姬認為更重要的是加強執法工作。程燕姬認為,應強化政府責任,可以直接將“霧霾”與仕途掛鉤,對于沒有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責任人應進行追責,同時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引導,營造氛圍。
“圍剿霧霾”需多管齊下
根據環保部此前公布的9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報告,杭州、寧波的首要污染源分別是機動車、工業生產。
為從源頭上治理霧霾,浙江省省長李強表示,2016年浙江將完成17臺大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淘汰改造8000臺燃煤小鍋爐,新建100座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10000個充電樁,全面淘汰黃標車。
“燃煤發電是我國電力的主要來源,但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是霧霾的重要源頭之一。”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潮認為,加大霧霾治理力度,這是能源企業的重要工作。他建議,企業應推行超低排放,進行燃煤機組全脫硫、全脫硝改造,從源頭“圍剿霧霾”。
對于一些輸入性霧霾,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院執行院長王慧中建議,要想辦法進行控制,如建一些綠化帶,加大綠化面積。
對于因城市工業廢氣、建筑揚塵、汽車尾氣而內部產生的霾,他建議,可以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提前設計一個通風廊道,把空氣中的霾等污染物“吹”走。
“杭州三面環山,錢塘江邊高樓又很多,風就很難吹進來,如果四面形成封閉狀態,不管是輸入性霧霾還是內部產生的霧霾,就容易長久待在城市上空,不容易消散。”王慧中認為,通風廊道可以為城市留出一道通風口,避免將來高樓越來越密集,讓城市處在十面“霾”伏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