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成為新年俗 大連市煙花爆竹燃放量下降
煙花爆竹燃放量呈逐年下降態勢
爆竹聲中一歲除,大年初一新年,總是從一地鞭炮殘渣中伊始。然而,近幾年來,煙花爆竹已經有了越放越少的趨勢。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2015年,春節期間大連空氣質量呈逐年改善趨勢。今年,大連市煙花爆竹零售點數量比去年減少20%。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減輕空氣污染,正在成為市民的共識。
市民劉女士說,城市人口密集,高樓林立,汽車尾氣排放量大,如果再大量燃放煙花爆竹,對于大氣環境和人們的健康,無疑是雪上加霜。“環境是個公共物品,它需要每個公民的維護。讓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做起。”劉女士呼吁。
媒體人士吳先生曾認為,適應農耕時代的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在新時代必須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繼續延續。不放或減少燃放爆竹,選擇環保、健康、安全的方式來表達和享受節日的喜慶氣氛,不僅是一種必要,更越來越成為一種必須。“當空氣變成一種愿望,當暢快的呼吸被口罩所阻擋,還有身邊高發的肺癌病例,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基本生存環境都受到了挑戰,還有什么改不了、舍不下。”吳先生說。
對燃放煙花爆竹,市政府做出許多“硬規定”,以減少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早在2013年12月,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強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的通告》,對煙花爆竹的燃放時限、區域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同時明令禁止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春節前后燃放“閉門炮”和“開門炮”。
“閉門炮”和“開門炮”少了,環衛工人的掃紅量也少了。來自市環衛處的數字顯示,2012年,環衛工人除夕夜在市內四區,共清掃煙花爆竹紙屑1000余噸,2013年為700余噸,2014年為670余噸,而2015年這一數據減至615噸。從除夕開始,市內四區連續5天的掃紅總量,2012年為2000噸、2013年1800噸,2014年1500噸,2015年1350噸。以上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春節爆竹燃放規??偭恳堰M入持續下行通道。
環衛工人掃紅量的下降,春節期間“氣質”值的改善,都從側面反映出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在逐年提高,更多的市民主動選擇安全、低碳、環保的方式慶祝春節,讓紅紅火火的春節平添了耀眼的“綠色”。
背景資料
2013年春節,受燃放煙花爆竹的影響,我市PM2.5大峰值達到882微克/立方米(超標近11倍)。2014年春節,由于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少,情況明顯好轉,PM2.5高峰值為427微克/立方米,不及2013年的一半。2015年春節,PM2.5的大峰值出現在星海三站國控監測點位,時間為除夕夜24時,數值為478微克/立方米。
2013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市區空氣質量優1天,良9天,輕度污染5天,中度污染1天,達標率不到63%。2014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市區空氣質量優2天,良12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8%。2015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市區空氣質量優4天,良9天,輕度污染2天,嚴重污染1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1%。污染主要由于初四和初五兩天外來沙塵的影響。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春節期間,大連PM2.5峰值大幅下降,除夕到十五的空氣質量達標率明顯提升。(資料來源:大連市環保局)
兩部門聯合倡議“天藍氣凈迎新春”
上周二,大連市文明辦、大連市環保局聯合發出《節儉綠色過大年,天藍氣凈迎新春》倡議,大連市環保局還在媒體開辟“紅火春節綠色過”專欄,引導市民過一個低碳環保年。
倡議提出,為了使我們的城市有一個更清潔、更安全的喜慶節日環境,建議廣大市民不放、少放煙花爆竹,選擇文明低碳環保的方式慶祝春節,以綠色低碳的方式出行,堅持理性消費,外出就餐菜品適量,拒絕禮品過度包裝。飲食、衣著、家居、購物、出行……將低碳理念踐行于點滴,上升為習慣,“一個小舉動雖然微不足道,但點滴小事的聚集就可以集腋成裘,帶來環境的大變化,這個春節,讓我們一起行動,過個低碳環保年吧!”專欄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