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煤改電、煤改氣等一系列舉措,北京市冬季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燃煤在逐步削減。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將告別千萬噸量級,降至1000萬噸以內。這是北京市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五年清潔空氣計劃”)逐年努力的結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2015年,北京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宜居城市功能定位,不斷完善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體系,凝心聚力、不懈不怠,持續推動首都空氣質量改善。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區域作為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的功能定位,生態環境保護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個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大氣污染則是北京當前面臨突出、緊迫、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北京市在連續實施16個階段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礎上,聚焦PM2.5治理,落實“五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84項重點任務,把握規律,全面提高“減排、管理、應急、聯防”四方面工作水平。
減排深挖潛力
加速淘汰污染排放量大的重型柴油車和老舊車,提前兩年實現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超百萬輛”。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關停退出污染企業三年累計“超千家”。在壓減電廠、供暖和工業用煤的同時,加速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散煤治理,三年累計壓減燃煤1000多萬噸。
管理提升水平
嚴格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開展貫穿全年的環境保護大檢查。在經濟、標準、科技、行政等方面,制定出臺“一攬子”有利于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的綜合性公共政策。
應急能力強化
按照“提前預警、嚴格措施、提果”的原則,重新修訂發布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啟動實施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有效發揮保障公眾健康、減緩污染程度的作用。
區域聯防協作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領導下,不斷推動健全完善協作機制,七省聯動、共同減排,有效保障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