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京城三月春風里,全國兩會正開篇。
伴著春天的腳步,全國的“兩會時間”到來了。3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又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召開后的落實之年,今年兩會的分量可想而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諸多熱點問題,將在兩會上找到答案。在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要將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這也是“生態環保”話題首入我國主要預期目標。
同年1月1日,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與新《環保法》正式落地。歷時27年之后大修的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在法條數量上翻了近一倍,鼓勵民間公益訴訟,重污染可追究刑責。而被譽為“史上嚴”的新《環保法》也在實施周年,各地環保部門在督政、督企、督查等方面都有了深刻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檢查企業158萬家次,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1萬家、發現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企業7.34萬家。
在各項政策的鞭策下,“十二五”前三年我國便累計節能約3.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4億噸。2013年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與2010年相比分別下降7.8%、9.9%、7.1%、2.0%。
此外,繼2015年“兩會”之后,環保產業一度成為市場熱點。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性凸顯,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態資本的要求與日俱增。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為響應節能減排的呼聲,打造綠色經濟升級版的時代勢在必行。
而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化”將在2016年政府工作中得到持續關注。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除卻大氣防治、水生態環境、土壤保護這三大常規攻堅戰外,制度建設亦將成為環保2016的重中之重。其中,約束性指標、問責機制、環保垂直監管改革有望得以深入落實。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可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資金平始終秉持著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2016,兩會將將求得大共識,集聚大合力,推動綠色理念邁上新征程。對此,我們滿懷期待、充滿信心。
(本文資料來源于經濟日報、中國網、新浪、點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