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方向布局產業紅海 環保板塊成十三五重頭戲
“十三五”規劃綱要方面,定量增加了單位GDP用水量和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考核,與定性層面強調的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吻合,同時提出深入實施氣水土三大行動計劃,土壤正式入規。與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2016年工作新增/加強的部分主要有:1)全面推進超低排放、全面推進車用燃油國五標準。(從部分到整體)2)流域水綜合治理。3)健全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淘汰黃標車。4)工業污染治理,對排污企業全面監測。
從著墨上看,大氣關乎民生,被提及多。從環保行業的施策來理解,目標已經從總量控制轉向質量改善和資源利用目標。這種導向的變化將使得行業從舊有的事件(單一政策、訂單)驅動邏輯向多維要素轉變,資本實力(綜合治理大平臺需要大項目+外延補足)、商業模式(解決增長可持續性)、管理層執行力、技術將成為新增要素。大氣(從脫硫脫硝到能源結構改善)、監測、再生資源(中水)、土壤有望受益。
掘金紅海,勢如破竹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已經由戰略新興產業變為“一大支柱產業”。隨著兩會的召開,“節能環保”成為今年兩會期間討論較多、較熱的話題。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在15%以上,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3萬億元。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使資源流向更具發展潛力的節能環保產業。
據民生證券預計,“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有望達到年增速20%以上,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環保產業以其長期穩定的現金回報成為資本追逐的投資對象,并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領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可以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劉維屏分析。在產業領域上,隨著環保標準的趨嚴和“十三五”規劃中更高要求的提出,節能環保各領域均有獲得放量增長的機會。而隨著“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推進實施,大量的資金和企業紛紛涌入這片紅海。
兩條主線四個方向布局環保板塊
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修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環保產業投資機遇,如何拓寬環保產業的投融資渠道,成了近年來的市場關注熱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安華表示,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仍是重點領域,和深度處理污水技術、污水資源化技術、滿足超低和超凈排放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會日益成為市場需求的重點,固廢治理尤其是對土壤修復領域的重視度會大幅度提高,土壤修復技術及其應用市場會有十分可觀的前景。
隨著“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的推出以及新環保法、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環境稅、三司設立等配套政策的促進,中投證券分析師張鐳指出:“可從兩條主線,四個方向來關注環保板塊相關標的:環境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作為‘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主要看點,是環保板塊布局的兩條主線。從環境治理方面來看,可重點關注大氣、水、土壤、危廢和工業污染達標排放;循環利用方面,可主要關注水資源、土地資源節約以及工業園區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幾大領域。”
張鐳指出:“一是重點配置土壤修復領域,建議關注高能環境、永清環保。二是關注黑臭河治理領域,建議關注環能科技和憑借園林優勢以及淺流濕地技術打造水生態修復業務板塊的東方園林。三是關注業績兌現及預期差投資機會,建議關注長青集團、碧水源等標的。四是從長進角度,建議布局寶馨科技、中國天楹、渤海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