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聲巨響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大的核泄漏災難,數十人在事故中遇難,6-8萬人因核輻射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民眾被迫疏散。
普里皮亞特市建于1970年,是前蘇聯為安置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工人和家屬而建設的。到了1986年4月,該市有5萬居民,平均年齡26歲。這里有15所小學,一所擁有410個床位的醫院,體育館,文化宮,還有一個定于5月1日開業的游樂園,有著巨大的摩天輪。
然而,這一切隨著那年4月26日凌晨巨大的爆炸聲,戛然而止。4月27日全市撤離后,這里的居民再也沒有回來。30年后,普里皮亞特仍然如同一個現代的龐貝城。這里無人居住,大街上空蕩蕩的,到處都是被遺棄的建筑物,荊棘和野草蔓延,樹木在街道上生長。
安全挑戰仍在
如果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切爾諾貝利幾乎被世界遺忘,但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再次掀起對核能使用的討論,警醒全世界針對改善核安全采取行動。
烏克蘭4月26日將舉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紀念儀式,包括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總裁蘇瑪沙克拉巴蒂將前往切爾諾貝利,悼念核災死難者。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負責管理社會提供的用于切爾諾貝利重建項目的所有經費。
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之際,美國發布聲明,向在災難中喪生的救援人員和幸存者表示敬意和關切,并稱將額外投入一千萬美元幫助保障在受影響區域生活的民眾的安全。此前,美國已經承諾為協助烏克蘭重建爆炸區域投款超過四億美元。
如今,一個由法國建筑師設計的新的巨型防護石棺即將建成,取代即將到期的舊石棺。這個花費5年建造、高110米、25噸重的新防護罩據稱能使用100年的時間。人們期望科學家能利用這一時間找到徹底清除反應堆殘留核物質、清除核污染的辦法。
不少事故“清理人”壯年早逝
根據烏克蘭衛生部的統計,有2397863人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患病,其中,453391人是兒童。這些兒童罹患各種各樣的疾?。合兰膊?、呼吸道疾病、骨骼問題、眼科疾病、血液疾病、癌癥、先天畸形、基因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兒童沒有一個出生在核事故發生期間,當時,他們的父母都還是孩子。
事故發生后,蘇聯總計派出50萬人參與清理核污染的工作,終制止了災難的蔓延,他們被稱為“清理人”。據統計,其中20%于2005年前在三四十歲的壯年逝世。
65歲的謝爾蓋·克拉西尼科夫就是“清理人”中的一員。他當時接到的任務是幫助疏散普里皮亞季的居民。核電站事故一年后,克拉西尼科夫接到命令返回普里皮亞季,后來,他又返回切爾諾貝利。1994年,克拉西尼科夫中風,左半邊身體癱瘓,從此要依靠輪椅行動。醫療報告上寫著,他的中風和癱瘓是擔任“清理人”的直接結果。但他花了很長時間才拿到傷殘補助。后來,克拉西尼科夫拿到了養老金。他如今每個月能拿5000格里夫納(烏克蘭貨幣,約合人民幣1300元),但光醫藥費就得花掉3500格里夫納。
禁區動植物重現受關注
據中國臺灣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切爾諾貝利電廠1986年4月26日發生爆炸,產生的毒云遠飄到瑞典和希臘。許多人可能懷疑,是否還有任何生物能夠存活。核電廠發生災變時,第4號反應爐爐心熔毀,事后幾周為進行搶救,有約30名勇敢但防護非常不足的救援人員喪生,當局因而劃設了范圍廣達2800平方公里的禁區。
生態學家維什涅夫斯基表示,如今禁區內的動物也許壽命比較短,繁衍的后代也較少,但它們的數量和種量增加之快很久以來所未見。他說:“一直都有輻射,這會造成負面影響。但不像少了人類干擾的因素這么重大”。
災變發生后,大約13萬人緊急遷離這個區域,許多景物依舊,但彷彿時間已經凍結。由于事后電廠周圍10平方公里的松樹因輻射嚴重迅速死亡,而且樹皮變紅成為所謂“紅色森林”,許多鳥類、昆蟲也絕跡。長久之后,紅色森林逐漸消失,健康的新生樹木出現。由軍方監管的禁區內也慢慢開始出現其他各種奇特景像。
一方面,仰賴人類作物和廢棄物的各種物種消失了,包括白鸛、麻雀和鴿子都銷聲匿跡。另一方面,在災變前很久曾在蒼翠植物中繁衍的原生物種重現,包括駝鹿、狼、熊、山貓和白尾鷹等等。
在維什涅夫斯基看來,這是“環境的重生”。但其他科學家看法比較審慎,美國哥倫比亞市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生態科學教授莫梭領導研究團隊,對切爾諾貝利的生態多樣性進行長期研究。
烏克蘭動物學家席克維利亞表示,不要把禁區美化為自然保護區,因為這個地區雖然獨特,但并不是動物的天堂或是綠洲。
?。ū疚?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598km.com/product/T8873/list.html">綜合中新網、參考消息網、華商報、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