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聚首聊了什么?
參加這次“嘮嗑”的包括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日本環境省大臣丸川珠代、韓國環境部部長尹成奎,話題包括中日韓三國新環境政策、及區域熱點環境問題、聯合行動計劃實施進展等。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機制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環境合作機制之一。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開始于1999年,旨在落實三國首腦會議共識,探討和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環境問題,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在三國輪流舉行。
陳吉寧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為題,介紹了過去一年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進展。
他介紹,中國正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包括全力打好大氣、水和土壤環境治理攻堅戰;嚴格環保執法監管;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堅持預防為主、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加強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加大環保宣傳和信息公開力度。
陳吉寧說,2015年11月召開的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了環境合作專門文件《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聲明》,為進一步深化中日韓環境合作指明了方向,“三國在新形勢下要發揚友好合作傳統,加強優先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三國環境合作質量和水平,為三國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態環境做出更大貢獻。”
環保部透露,在這次會上,日、韓環境部長也分別介紹了本國新環境政策進展,日本著重介紹了東日本大地震后的災后恢復和重建、基于循環和自然和諧的社會建設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韓國則主要介紹了基于科學的環境管理、提供清潔和安全的環境服務、應對主要環境問題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會上,三國部長還就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區域可持續發展倡議等和區域環境議題交換了意見。
陳吉寧就解決區域和環境問題、推進三國環境合作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方將把落實議程與加強國內環保工作結合起來,從環境保護角度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是支持“一帶一路”等區域可持續發展倡議。建議三國環境部門積極加強區域環境合作,在區域環境合作中發揮示范和作用。
三是加強環保技術與產業合作。落實三國領導人會議倡議,構建環保產業合作平臺,進一步推動環保技術交流和創新。陳吉寧希望三國環保部門凝聚發展共識,加強交流合作,攜手推動區域綠色發展。
此外,陳吉寧還提出與日方加強核安全領域的交流,特別是借鑒日本核事故后,核污染場地修復、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方面的措施與經驗,得到日方積極回應。
環保部透露,三國部長還審議了《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2015-2019)》的執行情況;聽取了企業和青年代表的成果報告,鼓勵三國積極開展環保產業和技術合作并倡導青年人保持友好溝通與合作,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會議通過并簽署了《第十八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
在隨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陳吉寧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里,三國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在空氣質量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環境政策對話、綠色金融和環保宣傳教育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推動了各自國家環境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有益貢獻。中方將繼續本著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精神,與日、韓兩國攜手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促進區域及的可持續發展事業。
在回答記者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時,陳吉寧說,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與公約秘書處和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秘書處合作承辦了多個區域和專題研討會;并通過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管理能力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陳吉寧說,中國政府已向公約秘書處正式遞交了承辦2020年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的申請。未來將通過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理順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大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力度等行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會議期間,三國部長還為2016年度“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獎”獲獎者中國李金惠、日本菅谷芳雄、韓國孔太文頒獎。會前,作為落實第六次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精神的具體行動,三國環保部門簽署了《中日韓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合作網絡諒解備忘錄》。
原標題:昨天,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們都“嘮”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