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證券交易所試水綠色公司債券業務近一個月后,深圳證券交易所近日也發布了關于開展綠色公司債券業務試點的通知。通知稱,深交所鼓勵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支持綠色公司債券發展,鼓勵各類金融機構、證券投資基金及其他投資性產品、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社會公益基金、企事業單位等機構投資者投資綠色公司債券。
深交所表示,將安排專人處理綠色公司債券的申報受理及審核,以提高綠色公司債券上市預審核或掛牌條件確認工作效率。深交所對綠色公司債券的債券名稱進行統一規范,并適時與證券指數編制機構合作發布綠色公司債券指數。
事實上,近年來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已從2010年的18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的300多億美元。發行人此前以金融機構和開發性金融為主,而今企業正越來越顯示出巨大潛力。央行研究局經濟學家馬駿23日透露,2016年一季度,我國綠色債券發行量已達530億元,接近發行量的一半。
萬億存量債券被納入
無獨有偶的是,近日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和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試發布。這兩個指數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下稱“中節能咨詢”)合作編制,為國內首批發布的綠色債券指數。
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該系列指數的主要依據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兩項國內綠色債券標準,以及資本市場協會、氣候債券組織發布的兩項標準;指數編制方將經驗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制定了兩套樣本券選取規則,分別體現標準的合集與交集口徑。
中債登估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的綠色債券指數,選取了國內、國外各兩項標準作為識別與歸類的采用標準。其中,兩項國內標準是:綠金委在2015年12月22日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國家發改委于2015年12月31日發布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兩項國外標準則分別是:資本市場協會(ICMA)2015年3月27日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2015》和氣候債券組織2015年5月發布的《氣候債券標準》。
此外,兩只綠色債券指數樣本券篩選邏輯是“一寬一窄”:若債券的識別和歸類依據滿足上述國內外四項標準之一,即歸入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的樣本券,即“寬口徑邏輯”;若債券的識別和歸類依據同時滿足上述國內外四項標準,即歸入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的樣本券,即“窄口徑邏輯”。
引導綠色投資
關于兩只綠色債券指數的編制特點,中債估值中心負責人介紹說,兩只綠色債券指數的基期均為2009年12月31日,基期值均為100,采用自然市值加權方式進行計算,指數樣本券調整頻率為月頻。
從樣本券特征來看,截至2016年3月末,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樣本券有759只,市值規模約為2.45萬億元,發行人數量為349家,指數的平均久期為4.36;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樣本券有413只,市值規模約為1.85萬億元,發行人數量為169家,指數的平均久期為4.78。
“此外,我們還提供了其他更多的相關指標。我們參照《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對兩只綠色債券指數的樣本券進行了項目歸類統計,其中清潔交通項目占比大。”上述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經第三方認證和監管機構核準或自律組織注冊的綠色債券剛剛開始發行,但此次中債綠色系列債券指數卻包含了此前發行的存量債券。對此,中債估值中心負責人表示,綠色債券這一概念在國內剛剛興起,市場上也正在陸續發行帶有“綠色標識”的債券。對照國內外關于綠色債券的標準可以看出,我國債券市場部分存量債券是與綠色標準相符合。從上綠色指數編制機構的經驗看,也并不是僅以高標準,即得到“綠色標識”的債券納入樣本。
事實上,從指數的代表性和歷史可追溯的要求考慮,兩家編制公司對2010年以來的存量債券統一進行了樣本的識別和歸類工作,將符合綠色標準的債券納入到相應指數。“我們認為這種重實質輕形式的編制理念,更加符合中國實際,是對多年來勤勤懇懇從事綠色事業的廣大企業辛勤勞動的尊重,有利于鼓勵和引導綠色投資,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注入綠色活力。”中債估值中心負責人表示。
綠色潛力逐步釋放
高漲的熱情,反映了市場對于綠色債券的旺盛需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綠色產業的年投資需求在兩萬億元以上,而財政資源只能滿足其中的10%—15%,融資缺口達1.7萬億元以上,綠色債券無疑備受市場青睞。
業界資深人士楊明坦言,短期來講,發行綠色債券能夠給企業帶來宣傳效應,從長期來看,更關注融資成本的降低。“這個成本可能體現為利率、還款期限,也可能體現為其他優惠政策。”
2015年10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等值10億美元綠色債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資金投放項目覆蓋清潔能源、生物發電、城鎮垃圾及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
“綠色債券在發展初期肯定需要政府推動,但從長期來看是有經濟效益的。”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貨幣市場處處長李剛舉例說,綠色信貸的不良率要遠遠低于一般貸款的不良率,這本身就是大的經濟效益。“所以,要從廣義的、全口徑的角度衡量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給發行人和投資人帶來的經濟效益。”
作為國內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融資規模達到4100億元,占全行融資規模的13%—15%。
“綠色金融是我們重要的發展戰略方向,所以發行綠色金融債、募集資金用于綠色金融領域業務投放,是我們的剛性需求。”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市場開發處處長陳亞芹說,除了融資成本低等看得見的現實利益外,還有不少額外收益。
在發行綠色債券的過程中,第三方評估認證是一個重要環節。陳亞芹認為,這本身有助于銀行業務流程的優化和規范,包括對綠色項目進行篩選和評估,對后期檢測管理的流程進行梳理,建立相應的信息披露機制,對資金投放項目的環境效益建立專門的臺賬管理體制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能夠參與和引導監管機構對綠色金融特別是綠色債券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更直接地把金融機構的需求反饋給監管機構。”陳亞芹說。
?。ū疚?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598km.com/product/T8873/list.html">綜合經濟參考報、21世紀經濟報道、金融時報、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