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并非! 環保市場考量標準生變
這句分析來自一位資深的金融分析師。他從環保行業的視角來分析其中利益關系,這沒錯。環保形勢大好,這現在不只是一個資深分析師才看出來的,大伙都能看出來。國家政策扶持,綠色金融保駕護航,國內污染嚴重,市場潛力巨大,但是這些都只是從環保單位獲利的角度來說的。環保單位越獲利,就說明污染情況越嚴重,我們人民群眾因污染而損害健康的機會便增大。知道這樣的情況,身為普通民眾的我們,還在為大好的環保形勢而高興嗎?我們應該擔憂:何時再見綠水青山?
在我們的生活中,黑臭水可見,垃圾隨處都有,出行常配口罩。我們以前的生活不是這樣的。近幾日,常州污染的學校事件震驚了我們,污染原來離我們這么近,健康離我們這么遠。從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關注環保單位處理后的實際效果及相關維護時間。
那么我們該如何對環保市場進行評價?普通民眾的我們,關注的就是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能否改善?這種改善是不是穩定存在?當然,這期間的運行成本越少越好。
而保障生態環境能否改善的目標通常由環保公司來決定。作為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府如何選擇環保公司呢?是選擇報價低、創新性強的新生環保科技公司,還是選擇在環保行業資歷很深的老牌環保單位?下面對兩類公司進行簡要分析:
對于小的環保單位,因技術創新來使公司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可以在承擔相應項目的過程中,通過降低價格來爭取項目的競標。技術新,報價低廉是這些小公司的優勢。雖然新技術會大大降低運行成本,但是新技術的穩定運行有待驗證。
對于有深厚背景的環保單位,因其本身在環保行業研究多年,具備了相關資歷與經驗,同小的科技公司相比,缺乏創新性更高的技術,但是大公司可以依靠現有成熟技術來保障工程的穩定進行。在競標過程中,以高資歷和運行穩定性贏得項目中標,當然,項目運行的成本肯定是比小公司高的。
這里,我們應該選擇專業性更強、運行穩定性更好的環保公司,這其中大小環保公司都有各自的優勢。我們希望在環保公司的選擇及環保市場的分析上,更加注重對民眾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而不再僅僅以金錢來論環保單位及環保市場的好壞。
原標題:環保市場分析,不再僅以金錢論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