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廢處理進入戰國時代 群雄割踞掘金藍海
新《環保法》出臺后,危險廢物處理需求大量增加,有關資料顯示,全國現有的處理處置能力,加在一起3500多萬噸。但是也有專家表示,實際上危險廢物產生量遠遠不止3500萬噸,5000萬噸、8000萬噸、1億噸這樣的數字可能都存在。
2014年,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3633.5萬噸,同比增長15.1%。我國危廢處理行業快速發展,截至到2014年,我國頒發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共1921份,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利用處置規模已達到4304萬噸/年,實際利用量為993萬噸,實際處置量為394萬噸。
“土十條”對危廢處理的推動作用
此外,“土十條”的出臺不僅對土壤修復行業是一個重大利好,對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市場也是有力的推動,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危廢處置市場擴增。在可預見的將來,異地置換修復都將是土壤污染修復的主要手段之一,許多高污染的土壤將按照危險廢物進行規范處置,面廣量大的廢物處置將會對現有的危廢處置能力帶來很大的壓力,水泥窯協同處置等技術會迎來更好的未來。
二、危廢風險及損害評估技術將得到更大范圍應用。污染土壤的鑒定、土壤檢測及風險評估等行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三、固體廢物第三方監管服務市場將得到強化。根據行動計劃,將全面加強工業廢物處理處置監管:“全面整治尾礦、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煉渣、電石渣、鉻渣、砷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實施。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對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動進行清理整頓,引導有關企業采用先進適用加工工藝、集聚發展,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自2017年起,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部分城市開展污水與污泥、廢氣與廢渣協同治理試點”,同時,將根據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篩選出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作為重點監管行業。
壁壘較高,行業藍海
目前危廢處理的壁壘較高。盡管產能缺口較大,但危廢處理受到嚴格監管(通過基于項目發放許可的方式)。我們認為,較高的進入壁壘為業內企業提供了受益于強勁潛在需求的“保護”。
而且,這幾年危廢處理價格一路飆升,原先3000-4000元/噸的價格已經讓人咋舌了,現在6000-8000元/噸的價格都也很平常,甚至上萬元/噸的價格也不鮮見。從處理價格和處理總量來看,危廢行業炙手可熱,一片利好,然而親歷其中,仍感兩大擔憂:政策不夠完善,監管制度不夠嚴格。企業左右為難,處置能力嚴重失衡。
基于危險廢物的行業現狀,有專家指出,根據價格來看,可能危廢行業藍海空間非常大。并對市場規模進行了預估,專家表示,假如把所有危險廢物規范處理,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營業規模應該至少在1500億左右,按平行利潤計算,將達200億。如此,企業應該如何抓住機會解決棘手問題、開疆拓土?
結語:
我國危廢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監管有待完善,危廢處理水平有待提高。據預測,“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支柱。危險廢物污染防治作為固廢處理行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