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間,風波不斷的漢能控股集團以一場近4000人規模的發布會高調推出Solar(太陽光)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其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除了以神采奕奕的演講亮相外,更是親自駕車巡游全場,宣稱“漢能困難時期已經過去”,“我們已經還了大部分銀行的錢,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漢能的信心已經恢復,國家在支持,銀行也在支持”。
目前其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遭香港證監會調查停牌已逾一年之久,對于備受外界關注的復牌問題,李河君在發布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連用兩個“非常有信心”予以回應。據公開資料,2015年漢能去年營業收入28.15億港元,同比下降70.73%;凈虧損122.34億港元,同比盈轉虧。這不僅是漢能薄膜自2011年借殼上市以來的年度虧損,虧損額也是前四年盈利總和的近兩倍。
為了從泥淖中脫身,李河君曾在公司21周年紀念日上發表“萬言書”,提出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公司結構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直銷轉經銷等一系列自救措施,此次推出的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便是轉型成果之一。
“漢能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感謝做空者”,李河君表示,2015年5月發生的股價暴跌危機,讓自己反省和感恩,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得到了的成長機會,讓自己更加堅持“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夢想。李河君稱,漢能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已償還大部分銀行的錢,金融機構對漢能的信心已經恢復。
2015年初,李河君曾以1600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國內地新晉首富。然而,隨后的股價暴跌事件,卻幾乎將漢能和李河君置于死地。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的H股股價暴跌46.95%,慘遭腰斬,李河君的身價瞬間蒸發近千億元。
李河君反思稱,此次危機暴露出漢能自身的問題:一是太專注技術,缺乏市場投入和市場意識,也缺乏引進市場人才;二是漢能對資本市場不熟悉;三是漢能沒有自己的金融工具。“被做空帶來的不全是壞消息”,李河君調侃稱,漢能的度變得更高了,也讓薄膜發電被更多人知道。
關于備受外界關注的復牌問題,李河君連用兩個“非常有信心”予以回應。李河君稱,漢能已專門成立投資管理部,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2016年5月,李河君辭去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外界認為,這是李河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舉動,是為復牌做準備。
技術路線五路并行
事實上,在光伏行業人士眼里,漢能是一個“異類”,李河君是一個“瘋子”或者是“騙子”;有觀察者也將他與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樂視的賈樂亭相比,認為他們有點類似;李自認為是一個能源行業的“顛覆者”。
2009年底,李河君高調宣布進軍光伏。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薄膜路線,李堅持認為自己前瞻性地了5到10年。中國95%以上的光伏企業采取的是晶硅路線。即便是今天,很多專業人士,依然認為“薄膜只是全世界太陽能研究者的一個夢”。
漢能目前同時掌握5條不同的薄膜技術路線:早期投產的基地,采用了歐瑞康和鉑陽的硅鍺薄膜技術;德國Solibro公司采用的是共蒸鍍法的玻璃基銅銦鎵硒(CIGS)技術;MiaSolé公司采用的是卷對卷濺射法生產柔性銅銦鎵硒薄膜技術;GlobalSolarEnergy公司采用的是共蒸發法的銅銦鎵硒柔性薄膜技術;AlterDevice公司則是柔性的砷化鎵(GaSa)技術。
漢能稱,把這些技術收購以后,進行整合和公司內部技術分享,強強聯合。而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幾家公司之間技術路線完全不同,無法實現技術協同和整合。哪種技術路線終有可能勝出,漢能收購時尚無法斷定。
在獨自支撐薄膜路線6年以后,李河君聲稱自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列舉了業內一系列事件來支持這個判斷:2015年3月,歐盟啟動SHARC25計劃,計劃在2018年底將銅銦鎵硒(CIGS)光電轉化率提升至25%;同年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議美國政府放棄晶硅,大力發展薄膜;在國內,包括中建材和神華等央企也開始上馬薄膜技術。
押寶“移動能源+”
而在2日晚發布會上,漢能正式發布了四款Solar(太陽光)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高衛民指出,此次發布的Solar系列太陽能汽車,在光照5-6個小時情況下,日均發電8-10度,可以驅動汽車行駛80公里,每年行駛2萬公里以上。根據漢能計劃,漢能全太陽能汽車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實現量產,一期量產計劃30萬臺/年。
一位漢能集團內部人士介紹說,漢能此次發布的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是在水電、太陽能薄膜發電之后,李河君押寶“移動能源+”戰略的重要布局。“這次展示的4臺全太陽能動力車,真的是斥巨資打造。”在專訪中,李河君未能透露具體成本,但表示未來漢能的方向是生產出老百姓都能買得起的太陽能動力汽車。
在專訪中,李河君還向媒體確認了漢能集團正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利好消息。此前路透曾在3月發消息稱,漢能薄膜發電已指定中國金融有限公司(CICC)尋找戰略投資者。對此消息,李河君正面回應稱,“我在上市公司的股權達到73.5%,幾乎到了香港證監會允許的上限,我們希望大股東的股權比例下降一點,為此專門成立了投資管理部,希望大家都來參與漢能。我相信隨著很多有戰略眼光的投資家真正了解漢能,他們都會來投。”
一位不愿具名的機構分析人士對此指出,發力做全太陽能汽車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是目前來看,全面商業化的技術、資金市場挑戰巨大。“太陽能汽車的新故事,能否挽救漢能于危局之中,目前看來還需要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⒖假Y料:經濟參考報、北京晨報、財經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