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美 多家公司業績承諾未達標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上半年總計有34家公司發布了業績未完成的致歉函,這一數字遠超2015年的公司數量。此前,2012年—2015年,每年發布致歉公告的上市公司分別有8家、15家、21家、27家。雖然呈逐年大幅遞增的趨勢,但僅上半年就有34家業績未完成的情況實屬罕見。其中,在環保行業中,環保上市公司中的啟迪桑德的完成率僅為32.9%,但在2016年季度的營業收入中,啟迪桑德的營業收入為163389.71萬元,同比增長74%。
在上半年未完成業績承諾的公司中,有的是未完成所承諾的凈利潤,而有的則干脆以虧損來回饋投資者。2015年的業績承諾中,就有中水漁業、華宏科技、綜藝股份等在內的9家上市公司并購的標的業績虧損,而此前承諾的上千萬利潤全都拋諸腦后。粵傳媒并購的香榭麗廣告傳媒有限公司2015年承諾業績7200萬,實際的虧損額高達3.74億,完成率僅有—519%;中水漁業涉及的新陽洲公司承諾的4300萬,實際虧損2.56億,完成率僅有—593%。
除去這些承諾盈利實際虧損的9家公司之外,尚有25家公司公告收購標的并未完成業績對賭。藍色光標并購的博杰廣告業績完成率僅為0.3%、山東地礦的完成率僅為0.7%、臺海核電的完成率也不到10%。除此之外,魯銀投資收購的萊商銀行2015年有業績對賭的完成率僅為20.6%。
這些業績未完成的公司通常會由原公司股東進行業績補償,這也是這種行為被稱為對賭的原因。除了業績未完成,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在完成收購之后變更當初的業績承諾,而變更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手段包括將股份補償變更為現金補償,代表是掌趣科技。其對于2013年收購上游信息70%股權的重大重組事件,業績補償方式由股份補償變更為現金補償,原因在于“愿補償方案如涉及股份補償情況的,需要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得到債權人同意,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且操作繁瑣方案實施周期較長。現金補償方式操作相對簡單易于執行”。
還有一種做法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延長對賭時間,并增加業績對賭的金額。融捷股份稱由于并購標的短期之內業績有較大不確定性,終將盈利預測承諾期限向后延長兩年至2019年,同時每期增加承諾金額,三年累計增加2.84億。
無論如何,重組方事前收購享受溢價,事后變更補償方案,或者業績不達標,都是對中小股東權益的損害。對于該類事件監管層自然不會放過,對于已經完成并購的上市公司成立的并購抽查委員會;對于正在申報審批的并購重組申請,也對業績對賭一項嚴加審查,此前的暴風集團就因并購標的盈利的不確定性而終止其收購。
可以預見的是,此前高額并購產生的影響將逐漸發酵,沒有成長性的業績并購將在未來逐漸減少。
原標題:別只相信并購是利好 上半年34家公司業績承諾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