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企業扎堆新三板 上半年掛牌數量達到96家
縱觀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環保領域的掛牌情況,2016年上半年環保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6家,平均每個月掛牌16家,比2015年一年的91家還多;截止到2016年6月31日新三板環保企業已掛牌221家,總資產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掛牌企業注冊資本5617.84萬元。
除數量增加和資產擴增外,新三板環保企業近一年的業績也可圈可點。
從新三板環保企業披露的2015年報總體來看,近八成企業去年實現盈利、六成企業凈利潤增長,這一數值與整個新三板大數據相當。在新三板市場的掛牌環保公司中,實際上也不乏業績增長驚人、成長性突出的公司。從事節能、環保新型材料中馳股份凈利潤增長達到440.41%、營業總收入達3.32億元;而營收逾7億元的凱天環保和鑫聯環保一舉成為新三板百余家環保類企業中2015年營收高的。
由于受到產品價格和行業景氣度的影響,營收較高的新三環保企業中也不乏凈利潤減少的,環保類企業的作為非輕資產類企業,其前期投資較大、同時需要不斷的研發投資,這也使得中小型環保類企業的毛利率一般不會過高。
細分領域方面,新三板環保企業主營業務除固廢、水處理外,設備制造和銷售類企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221家新三板掛牌環保企業中,設備類企業有39家,占比17.64%,固廢和水處理企業占比分別為18.09%、28.95%,此外新三板企業主要涉及的業務還包括除塵、脫硫脫硝、環境修復、環境監測檢測等。
隨著環保市場容量的擴大和政策的利好,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開始向綜合型的環境服務商轉變,僅涉及一種細分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少,新三板也不例外,新三板中環保企業也逐漸由單一的業務向多種、復合型的環境商轉型,目前已涉獵多種環保業務的企業占比近兩成。
另外主板企業近年來在資產擴張方面熱度一直很高,新三板企業由于其體量較小在收并購方面表現并不出色,但今年5月底,從事環保核心設備制造的掛牌企業河北恒盛環保宣布定向增發融資1.2億元全部用于收購同業公司北京能泰高科環保以增強技術實力,標的公司將為買方增添13項膜產品相關,此項收購成為兩百多家掛牌環保企業近期實施的次重大收購。
無論哪個行業設立一家公司,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開上市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步驟,從而利用證券市場進行籌資,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由于主板的門檻較高,新三板從而成為許多企業的一個選擇。6月18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發布了進入創新層企業的初始名單,有920家企業進入創新層,占比所有掛牌企業數量的12%;其中環保領域的公司32家,占比3.47%,而進入創新層的企業也被許多人看做是跳轉主板的實力派。
據媒體數據分析,環保領域中,一家企業從成立到新三板成功掛牌,平均需要11年的時間,大部分企業(近四成)需要5—10年的時間,其次分布頻率較高的時間段為10—15年,當然也不乏個別企業蓄積了30余年的力量終于登陸新三板。
從新三板環保企業掛牌所屬區域來看,北京和江蘇掛牌企業數多,分別為39家、24家,其次為浙江、廣東、湖北、山東,而內蒙、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尚無新三板掛牌環保企業。
2016年上半年,除股轉系統發布創新層名單外,新三板也有幾件不可不提的事情,主要的還是在年報披露方面。
衛東環保5月10日晚間公告,公司于5月10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該案為2016年以來第二例證監會立案調查新三板公司事件,此前易所試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遭立案調查且尚未結案。
另外一家新三板熱點企業衛東環衛此前因未能按時披露2015年報而被迫終止掛牌,由于低門檻、高包容的特點,近年來掛牌公司數量快速上升,市場急劇擴容,有專家認為新三板需在退出制度上“做精做細”,通過建立常態化退出機制實現“有進有出”,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總得來說,雖然新三板目前暴露出了融資功能還比較差等短板,但必須承認的是,新三板確實會幫助企業擴大影響力,而后帶來的優勢也就不言而喻了。
原標題:環保企業新三板掛牌情況分析:成立到掛牌平均需11年資產超1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