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頻出拔高環保地位 A股“綠企”吃香喝辣
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京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提請會議審議。
環保稅法草案提出,在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
根據環保稅法草案,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稅污染物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環保稅法草案明確提出,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就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動員社會資本、發展綠色保險;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豐富融資工具;支持地方發展綠色金融、推動開展綠色金融合作、防范金融風險,強化組織落實等九個方面提出意見。
“G20藍”:不是一日養成的
G20峰會期間,人們看到的不僅有杭州湖光山色的人間仙境、朝氣靚麗的美女保鏢和琳瑯滿目的“浙江制造”,更有近一個月來時常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G20藍”。
中國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二十國集團(G20)議程,成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形成《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是3個建立了“綠色信貸指標體系”的國家之一,綠色信貸已經占國內全部貸款余額的10%。中國是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也是個由政府支持的機構發布本國綠色債券標準的國家。
目前,中國已發布了兩項綠色債券標準。截至今年7月下旬,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經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占同期綠色債券發行量的45%。
這些“綠色”公司能否紅下去
環保板塊普漲,半年報環保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近三成,其中7家公司凈利潤增幅接近或超過100%。
三聚環保:今年四月,公司宣布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超級懸浮床(MCT)工業示范裝置一次開車成功。該技術主要用于加工非常規原油及渣油、催化油漿、焦油、瀝青等重劣質原料,可大幅提升重劣質原料的轉化率。該技術對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實現煤炭清潔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設備一經問世,受到行業內企業的熱烈追捧。
聚光科技:公司是地區的監測,直接受益于G20的環境監管,作為環境監測領域,在PPP項目中占據先機;立足監測,展開一系列并購,涉足污水治理、VOC等領域。
興源環境:公司致力于我國環保事業,旨在成為國內、的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公司目前主營業務包括江河湖庫疏浚、工業廢水市政污水處理、生態環境建設和環保裝備的生產銷售。受經濟下行壓力和去產能等的影響,公司壓濾機業務拓展較為緩慢,疏浚、水處理和生態環境建設業務增長較快。
碧水源:公司在PPP領域競爭中具備先發優勢和體量優勢;收購久安集團,投標資質限制解除,工程管理更加可控,符合環保PPP大潮流。
原標題:環保政策頻出A股這些“綠色”公司能否繼續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