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回收率不足1% 廢舊手機處理行路難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4年,國內手機出貨量為4.25億部,而新入網用戶僅為5698萬。截至2015年3月,我國共有手機用戶12.93億戶,由于不少消費者是“雙槍將”(兩部手機)、“三槍族”(三部手機),如此算來,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至少在13億部以上。巨大的保有量,也帶來了巨大的淘汰量。
根據對手機回收市場開展的調研和估算,我國2015年廢舊手機回收量約為2億部左右,這與根據產生量和回收渠道估算的結果較為吻合;受廢棄手機處理補貼即將落地的政策刺激,預計2016年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量在2-3億部之間。
手機中含有鉛、汞、鎘、六價鉻、銻、鈹、鎳、鋅、聚溴二苯醚、塑料以及阻燃劑等有毒有害物質。因其都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等特性,簡稱為PBT物質。
調查顯示,由于棄之不舍、送人不要、賣了不值錢、回收渠道不暢,這些廢舊手機大多被放在家里,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時甚至還會危及人身安全。
手機中既存在有害物質,又有寶藏可發掘,據了解,手機內件里包含多種有價值的材料,包括0.01%的黃金、20%—25%的銅,以及40%—50%的可再生塑料,未加處理就丟棄的手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將廢舊手機資源化回收,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著莫大的意義。、手機回收大的優勢就是保護環境,手機中的很多零件都是含有有害物質的,如果堆填在焚燒的垃圾中,那有害化學品就會對我們的土地甚至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第二、對于資源的節約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把有用的零件再次利用起來。手機回收利用對于推廣能源效益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把資源回收利用起來,那我們的能源成本就會降低不少,這樣我們的成本也就小了。
業內人士指出,廢舊手機的處理,既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應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對于政府而言,應加強引導和監管。比如,盡快將廢舊手機列入國家相關的電子產品管理名錄,像冰箱、電視、電腦那樣,由正規廠家和運營商進行回收;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和企業逆向物流體系,建立健全正規的回收利用體系,同時打擊非法處理企業。
據相關機構預測,未來三年內,世界上閑置智能手機的保有量會接近15億部,而在2014年,這一數字就已經超過了10億部。但是目前只有大約不到5%的智能手機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二手市場,而僅僅是這5%的銷售額就已經接近50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三至五年內,相關市場銷售額將有望達到1500億美元。
國內手機回收市場大多回收渠道不正規,回收價格不高,手機用戶擔心隱私泄露等問題導致手機回收率不足1%,二手手機回收行業在國內市場低迷。
為此,中國環保在線建議,由政府主導、運營商具體經營,建立二手手機回收的服務網點,有償回收二手手機,既方便,又可專業去除手機上的信息痕跡,安全可靠。如在社區設置便民回收箱,開展回收計劃,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既支持環保又開展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