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情勢不容樂觀還鄉村美麗勢在必行
全國農村大部分農戶實現了飲水安全和基本衛生安全,但農村污水處理狀況卻不容樂觀;
?一方面,來自農村的內生污染源未減反增;
?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污水與鄉村工業廢水的侵害短期難以祛除,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令人神往的鄉村風景不再依然,探尋一泓清泉在諸多地方亦變成一種奢求。
因此,還鄉村美麗,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與資源化設施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務。
現今,我國自然村落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徑主要是直接灑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或通過下水道入河等。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無污水排放設施
不少農戶在新建房屋和舊房衛生設施改造中,雖然建有三格式化糞池,但卻沒有排放設施,而是依靠土壤滲透,這種方法雖簡便,卻嚴重污染了周圍的地下水。
2、無科學合理的規劃
即使有排水系統,絕大多數也是合流制排水,且一般采用明溝排水,由于沒有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加之農藥的大量使用、畜禽糞便隨雨水流入溝渠,一到晴天氣味難聞,嚴重污染著農村生活環境。
3、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農村往往有灌渠貫穿其中,隨著各家各戶普遍使用沖水廁所,各種污廢水未經處理大量排入灌渠,對農業灌溉用水污染頗大。
4、設施不完善,管理滯后
自然村落生活污水處理尚處于起步階段,污水處理設施不配套或不完善,其建設與運行管理相對滯后。
市場開啟熱度攀升共探回歸本真之道
去年底,住建部發布的《關于請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項目對接工作的函》,曾在業內引起一陣軒然,對此相關從業人員表示,就目前來看,在城市污水處理接近飽和的狀態下,下一步市場走向肯定是要向鎮級單位和更低一級單位。業界普遍看好這一市場前景,眾多水務企業躍躍欲試,探索治理之道。
與城市特點不同,村鎮人口相對分散,地勢等自然狀況也各異,因此對于現今普遍存在的“建得起,用不起,胡亂建,無人管”的狀況,業內人士紛紛開始探索管理和運維模式,改變現有狀況,保證“建了就要建好”切實發揮其作用。
桑德村鎮水務公司研發所所長兼技術總監王俊安博士指出,未來村鎮污水發展趨勢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并基于“互聯網+”實現村鎮供排水水務一體化、城鄉環境治理一體化。
中機副總工葉峰曾參與“水專項”規劃,其亦指出村鎮污水處理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并將統一規劃放在首位,在規劃中還應考慮如何實現長效管理。
合續環境總裁李文生也多次指出鄉鎮污水處理應摒棄城市集中收集處理的做法,堅持分散式處理的原則,但應注意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處理好分散與集中的關系。根據鄉鎮區域范圍內地勢地形、現有溝渠管網資源等因素,將鄉鎮污水集中到一處或幾處,通過建設鄉鎮污水處理站處理污水;而對于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可以集中收集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處理,也可以采用分戶的處理方式。
原標題:村鎮污水處理市場熱度攀升 技術+運營管理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