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在日前印發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截至2020年,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5000億元;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千瓦,新增投資約7000億元;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投資約1萬億元。再加上生物質發電投資、太陽能熱水器、沼氣、地熱能利用等,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總計約2.5萬億元。
12月19日起,“強霧霾”席卷中國北方,20多個城市啟動霧霾天紅色預警,多地PM2.5指數“爆表”。
要根治霧霾,治理大氣污染,仍要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而近期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也頗為“應景”。其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將對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作為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項重要文件,《規劃》描繪出了“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版圖”:到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7.3 億噸標準煤,將新增約2.5 萬億元投資。并對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指標、并網運行和消納指標、考核約束機制指標做出了要求。
《規劃》提出,到2020年,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5000億元,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7000億元,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約7000萬千瓦,投資約1萬億元。加上生物質發電投資、太陽能熱水器、沼氣、地熱能利用等,“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約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
具體來說,在可再生能源總量指標上,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7.3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億噸標準煤。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指標上,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8億千瓦,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介紹,201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已達10.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已達25%,可再生能源已進入大范圍增量替代和區域性存量替代的發展階段。《規劃》也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供熱和燃料利用指標。到2020年,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約替代化石能源1.5億噸標準煤。
在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指標上,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朱明介紹,一類資源區風電價格已從每千瓦時0.51元下降到0.47元,在解決限電后局部地區已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光伏技術進步使 十二五 時期組件價格下降了60%。今年開始,我們推動實施的光伏行動計劃,探索用市場配置資源并發現價格,有效促進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顯著下降,低電價已下降到每千瓦時0.5元左右。”朱明分析。
“以前政策多關注新能源的投資建設,未來將更側重于新能源的成本降低以及消納問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林伯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的電價政策將調整,平價上網將逐步實現,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不過,《規劃》也總結了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面臨的問題。一是現有的電力運行機制不適應可再生能源規?;l展需要;二是可再生能源對政策的依賴度較高;三是可再生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為化解上述問題,《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要達到7.3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億噸標準煤;我國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要達到6.8億千瓦,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約替代化石能源1.5億噸標準煤;我國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我國要基本解決水電棄水問題,限電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年度利用小時數全面達到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要建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會用電量中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的指標管理體系。到2020年,各發電企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燃煤發電量的比重應顯著提高。
除此外,《規劃》也就具體的可再生能源細分領域做出了明確的規劃。以太陽能為例,相對于積極穩妥發展水電、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加快發展生物質能、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推進海洋能發電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儲能技術示范應用等要求,針對太陽能,規劃提出的是“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多位專家表示,儲能產業和分布式光伏等細分領域,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具爆發力的產業,預計2020年儲能產業新增市場規??梢赃_到350億元。此次規劃大篇幅強調推動儲能技術發展,將推動儲能技術示范應用作為“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八大主要任務之一。
分布式光伏也是“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領域。規劃將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綜合利用工程列為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的首要任務。要求繼續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用電集中區域規模化推廣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業內人士分析,能源局力推多年的分布式光伏將從2017年起真正開始快速增長,并有望從2018年起逐步實現用戶側平價。
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光伏因先天適合用戶側部署的特性,有望實現用戶側平價。目前東部地區度電成本0.7-0.9元,平均電價1元以上即可實現合理回報,考慮到裝機成本的持續下降,以及分布式市場逐漸成熟后融資成本的降低,預計從2018年起分布式光伏將在用戶側逐步實現平價。
(據中證網/歐陽春香、21世紀經濟報道/王爾德、證券市場周刊、中國經營報/王力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