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保示范】從“衛星都看不見的城市”到藍天白云成常態,當初的老工業基地——甘肅蘭州,近年來到底做了什么,才取得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環保在線帶您看看,”蘭州經驗“是怎樣的煉成的。
霧霾治理“蘭州經驗”是怎么煉成的?
蘭州,這座老工業基地,頂著“全國污染城市”的帽子,“太陽和月亮一個樣,白天和晚上一個樣,鼻孔和煙囪一個樣”,甚至成了“衛星都看不見的城市”。長期以來,大氣污染是蘭州人民的一個重大“心肺之患”,也是外界認識蘭州的一張“負名片”。
“基本上二三十米是看不清楚人的,整個城市輪廓都是灰蒙蒙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還記得2011年底履職甘肅天,就碰上一個嚴重霧霾。他說,兩山夾一河的地理地貌,加之冬季處于靜風狀態,蘭州的大氣污染當時被認為是“難治之癥”。
但從2012年以來的短短幾年時間,蘭州市退出了全國重污染城市行列,闖出了一條重污染城市的治霾新路子。從“黑蘭州”到如今的“蘭州藍”,向全國各地分享“蘭州經驗”,蘭州市如何一步步完成了蛻變?
2011年底,甘肅省委提出,將治污列為蘭州民生工程。城區所有燃煤鍋爐被“換血式”改造,1286臺兩年內全部“退役”,就削減二氧化碳479萬噸。在進城道路上設19個卡點,24小時不間斷檢查,杜絕劣質煤進城。對城區3家熱電廠和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采取限負荷、限煤量、限煤質、限濃度、限排放的“五限”措施。
2013年以來,蘭州市累計對150名治污不力的干部進行了問責;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共對152家違法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722萬元;2015年對包括央企、省企在內的54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媒體公開曝光和處罰。
2014年8月,環保部在蘭州市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座談會,介紹推廣“蘭州經驗”。在2015年的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蘭州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等機構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蘭州市GDP仍然保持了高增速,產業結構的優化作了很大貢獻。環境治理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途徑之一,蘭州也因此取得了發展和環保“雙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舉例蘭州大氣治理走過的路時他說,從來沒有污染的產業,只有污染的企業。只有讓那些污染的企業退出市場,才能給好的企業留出發展的空間。
減排、壓煤、除塵、控車、綠化、嚴管、問責……實現“蘭州藍”靠的是“認真”二字,靠的是嚴格執法、管控和監督。在反觀其他一些地方,講起科學治污頭頭是道,說起執行斤斤計較。沒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科學治污就只是紙上談兵,甚至變成慢作為、不作為的托詞。從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的督察看,仍有排污企業頂風作案,一些地方等風來、靠投入、要項目的思想仍然存在。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學習“蘭州經驗”,不能只學到皮毛,更應該學到其治理霧霾過程中敢于探索創新的精神。譬如日前在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的同時,主城區內96條公交線路全面實施免費乘車服務,將17條線路末班車收車時間延至23時等,都表現出蘭州的決心和態度。
治霾之策當然遠不止“蘭州辦法”這一條。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千方百計”離不開擼起袖子,只有扎扎實實把要求落實到行動,才是破解治霾困局的正途。
(參考資料:新華社、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京華時報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