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日前發布。有何重要意義?生態保護紅線怎么劃?有哪些特點?……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先生就不少民眾關心的話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答案。
高吉喜: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具有嚴肅性
高吉喜,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環保部生態保護領域首批聘任專家和人才。作為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技術組組長,提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理念、紅線劃定的關鍵技術環節和技術流程,研究制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在此基礎上,提出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方案。
在技術層面上解決怎么劃問題
此次中央專門發布《意見》有何重要意義?
高吉喜: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特有的概念,是結合我國生態保護實踐,根據需要提出的創新性舉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從十八屆三中全會起,就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性。
本次《意見》的發布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高度,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推進國土空間保護和用途管制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旨在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與配套制度建設,在如何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方面提出了頂層設計,明確了具體要求,為各地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通過空間約束做到從源頭上預防或治理污染的理念。
生態保護紅線怎么劃?
高吉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技術層面上解決在哪劃、劃什么、怎么劃的問題。
簡單而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要經過三個步驟,包括科學評估、明確范圍、勘定邊界。例如提出要對國土空間開展科學評估,利用統一的評估方法識別生態功能極為重要和生態環境極為敏感脆弱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并落實到具體地塊。
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從保護類型看,生態保護紅線涵蓋了所有的、省級禁止開發區域,以及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其他各類保護地等。
《意見》中提出要“實現一條紅線管控所有重要生態空間”,如何理解?
高吉喜:“一條紅線”是指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灘涂、岸線、海洋等生態空間,統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不再單獨劃定森林、濕地、草原等領域生態紅線,避免要素管理對生態系統完整性造成分割,落實“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終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通過這一系列設定,目的是在每個地區、每個紅線區的劃定中強調科學論證、切實落地,提升每個生態保護紅線區的空間紅線成色。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具有嚴肅性
此前一些地方出現劃定了生態保護區但突破界限進行開發的情況,劃定紅線后如何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高吉喜:此前確實有一些生態保護區內存在違規開發建設活動,特別是自然保護區的違法違規活動,已經成為中央環保督查的重點內容。
劃定紅線是基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關鍵。生態保護紅線劃完以后能否守得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保障:
一是“源頭嚴防”,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空間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先確定保護格局,在布局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資源開發活動時,優先考慮生態保護紅線的約束性,從源頭上就切斷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
二是“過程嚴管”,嚴把環境準入關,嚴禁任意改變用途,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破壞生態保護紅線違法行為;
三是“后果嚴懲”,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加快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績效考核辦法和責任追究辦法,對保護成效進行考核和評估,對造成生態保護紅線破壞和導致嚴重后果的黨委政府和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這些管控措施,進一步強調了對政府決策和開發建設活動的約束,由過去的管“事”轉變為管“人”。
這是否意味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不能隨便調整?
高吉喜:正如《意見》中指出,生態保護紅線要實行嚴格管控。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只能增加、不能減少;若有變動,需經過科學評估與嚴格行政審查。這種設定,也顯示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嚴肅性與法律性。并通過優化責任制度設計,提高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紅線成色。
強調修復提升紅線區功能成色
在這些制度設計中,有什么亮點及新的考慮?
高吉喜:按照《意見》要求,除了做好生態紅線保護考核體系和管理辦法的設計,明確破壞紅線的政治、刑事、行政、經濟法律責任外,還提出應做好相關生態恢復責任的目標。提出明確破壞者,尤其是企事業單位對損害紅線的生態恢復責任,以維持生態保護紅線區的生態支持功能和生態安全保障。
這也體現出制度設計的一個重要思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不僅是為了控制不建設,不破壞,還要通過一定的生態修復與建設措施,改善生態紅線保護區的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生態保護紅線區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高區域、流域生態安全,改善生態紅線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從而提升生態保護紅線區的功能紅線成色。
同時《意見》還明確了一些具有緊迫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保護與修復的工作任務予以實施,作為“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重要內容。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案。二是優先保護良好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建立和完善生態廊道,提高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三是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復,采取封禁為主的自然恢復措施,輔以人工修復,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四是優先選擇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區開展保護與修復示范。
總而言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客觀需求。通過《意見》中的一系列設定,將使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和保護邊界更為清晰,對于落實一系列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原標題:高吉喜:優化設計,提高生態保護紅線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