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如今,“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現象日益嚴重,已然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程度,從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垃圾污染的重視,以及多位專家提出的治理農村垃圾污染“可以通過地方立法來實現”來看,農村垃圾污染迫在眉睫。
邁過“垃圾圍村”這道坎 共筑青山綠水生態家園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連續14年聚焦“三農”工作。這份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選擇適宜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和改廁。開展城鄉垃圾亂排亂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動。”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多位專家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要實現中央一號文件“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目標,可以通過地方立法來實現。(2月14日《法制日報》)
從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垃圾污染的重視,以及多位專家提出的治理農村垃圾污染“可以通過地方立法來實現”來看,“垃圾圍村”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程度了,需要立法解決了。雖然國家立法的難度很大,需要通過地方專門立法是一個可行性選擇,但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盡快將其納入工作的議事日程,無論如何都顯得尤為迫切。只要重視起來,并采取有力措施,哪怕是“先讓地方立法解圍”,困擾多年的“垃圾圍村”,就有望得到有效治理。
農村垃圾的泛濫,目前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給村民帶來健康威脅,影響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垃圾治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此頑疾難治愈的原因就在于,農村垃圾數量多、分布廣,集中清理難度大,隨意傾倒普遍。而且,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玻璃,以及其他一些化工產品不易降解,長時間積累已成巨大隱患,經過與土地的融合甚至土壤混合,給農業生產和生活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生態災難。農民一般對垃圾處理的意識比較淡薄,加上管理滯后,缺少垃圾處理設備等,就造成了目前的窘境。
絕大多數農村目前尚無法與城市相比,農村缺少垃圾處理的規則和場所。受缺少衛生填埋知識和技術設備所限,多數垃圾被傾倒于“默認”的垃圾場,長此以往,垃圾成山,僅靠人工難以清除,二次污染嚴重。事實上,包括垃圾污染的農村污染問題,近年已得到了一定重視,因為農村污染,從某種程度上說已超過了城市污染,而且危害更大,無論是種植和養殖,都是直接污染。不少地方采取焚燒方式,但造成的二次污染危害更大,也影響空氣質量,因此,亟待需要一個新模式。
從目前看,對農村垃圾的清理,還缺少一個可行的方式,而重要的,就是加大公共投資,如設立垃圾箱、垃圾站。垃圾分類城市目前都無法做到,更別說農村了,但至少先要有一個合理的傾倒場所和處理的地方。事實上,政府部門的管理缺位,市場主體人才的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的缺席,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還未得到有效落實等,都是主因。既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那就要舍得真金白銀,為農村的環境治理補課。
如今,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如果“垃圾圍村”持續,就會大大阻礙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乃至美麗中國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在擬立整治“垃圾圍村”的時候,有必要把農村的垃圾收集與處理系統盡快建立起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如果農村中出現“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那我們如何承載那份濃濃的鄉愁?不僅如此,農村的垃圾隱患實在太多,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土壤、江河湖泊都將被污染,將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戕害!
由此,治理“垃圾圍村”,無論是地方立法,還是國家立一個大法,都顯得十分迫切。哪怕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狀況存在差異,卻也要盡快投入資金補償機制,否則,不僅給新農村建設添堵,更影響全面小康的大目標。(作者 劉天放)
原標題:劉天放:莫讓“垃圾圍村”為新農村建設添堵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