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改革開放過后,在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形勢下,農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取得了一定提升,但是農村的生活垃圾數量也在逐漸增加。目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仍以政府投入為主,并未形成有效的市場化機制,市場主體和市場發育滯后。“垃圾圍村”的破題之路,漫漫其修遠。
農村垃圾處理道阻且艱 長效機制有望構建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現在的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環境污染問題也隨之出現了,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成了一個短板”,一位網友近期給河南省委書記留言,直指“垃圾圍村”的問題。
另一位網友也有同樣的感受:“新農村都開始建設了,可現在走出村莊看看,垃圾袋到處飛揚,村子周圍到處都是垃圾,有的是農村生活垃圾,有的是工業垃圾,還有城市運來的垃圾!真心希望能改善一下。”
近幾年,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不斷強化和扶貧的深入開展,農村的經濟繁榮度快速提升,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垃圾處理已經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一大難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不盡人意,主要是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制約:
首先,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仍處于空白狀態。其次,缺少能用于市場化運作、大面積推廣的處理技術。第三,相關扶持政策不到位。第四,資金短缺。后,市場化機制尚未形成。
除此之外,專家分析,造成“垃圾圍村”的原因還有兩個:
首先,農村垃圾綜合治理投入大,見效慢。據九三學社貴州省委統計,目前在鄉鎮(村)垃圾處置遵循“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原則,但地理、交通等條件造成治理的客觀困難。
其次,群眾和地方政府農村生活污染防治觀念淡薄。“在農村,大部分群眾沒有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與自身的生活和發展密切相關。大家對與自己生活密切的環保行為不能積極參與,主動履行責任和義務。”重慶市環保局一位干部說
多重不利因素,以至于目前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沒有垃圾箱及統一處理垃圾的場所和設施,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仍很嚴重。隨意傾倒垃圾對農村環境的危害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一是易傳染疾病。隨意傾倒的垃圾被風一吹,影響空氣質量。尤其是病死畜禽,帶有各種病菌,一旦傳播開來會導致傳染病的發生,危及畜、禽生產,也影響人的健康;二是污染水源。目前很多地方村屯的農民還飲用地下水,垃圾成堆,一遇降雨,臟水滲入地下,使飲用水質量下降。三是影響村屯環境。目前,各地農村住房磚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村環境有了很大改觀,而村屯里的垃圾卻成了一大死角,影響了村容村貌。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我國擁有大約260萬個行政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需補足鄉村規劃“短板”——垃圾處理。因此,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說,我國將在全國100個縣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試點,在農村地區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目前,所有省份都提出了到2020年前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標的計劃。
由上可知,農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難度相對較大,如果只依靠政府是難以實現的。對此,必須以農村居民作為主體,以政府作為主導,依據各地的現實狀況,選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方式,才可以在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
同時,各級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籌資金,供技術,結合新型城鎮化要求以及農村的長遠發展,做好農村環境規劃和環境設施的配套工作,建立農村垃圾整治監管長效機制,積極帶動鄉村改善環境,保護生態,終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