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的現象表明,城市和農村同時面臨著垃圾產量暴增,垃圾處理體系卻依舊不成熟的困境。在“三化”的要求下,我國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然而各個試點城市的實踐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如何借鑒他國有效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強化政策發力,推進治理工作正迫在眉睫。
垃圾分類推廣收效甚微 國家發力讓“資源”歸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垃圾圍城”作為嚴重的城市病癥狀,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但與此同時,近幾年國內多地推廣的“垃圾分類”似乎收效甚微。面對垃圾的不斷包圍之勢,我們該怎么辦?
垃圾圍城,迫在眉睫
根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統計信息顯示,2015年全國有246個大、中城市公布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產生量總計約為1.86億噸。而這個數字也只是“冰山一角”,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10年統計,我國每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約達4億噸,且城鎮生活垃圾還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遞增。
在公布相關信息的城市中,北上廣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毫無懸念”地位于前列;此外,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同樣產生著大量的生活垃圾。
隨著“垃圾圍城”問題的日益嚴重,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公眾身體健康的危害已經顯現。我國在垃圾清運、處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缺口,部分城市對于生活垃圾甚至僅僅是在市郊露天堆放,對大氣、土壤、水體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生有毒物質威脅居民健康。
值得關注的是,“垃圾圍城”不僅是城市病,而且正在向農村地區蔓延。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相關研究表明,農村平均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0.8千克,按照2015年底全國6億農村常住人口測算,我國每年產生農村生活垃圾1.75億噸。同時,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實行生活垃圾處理的僅21.8萬個,且大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只是簡單地一埋了之或一燒了之。
垃圾分類,舉步維艱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寶貴的自然資源得到重復利用。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
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就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然而十多年過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的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待于公眾的公共意識提高,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習慣、新素養,公眾需要在生活中不斷適應、反復習得,才能內化為一種素質,外化為一種習慣;另一方面,在推廣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政府也需進一步有所作為,引導、幫助公眾養成垃圾分類意識。現階段,盡管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相關的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但有法不依、執法主體缺位、執法程序不規范等問題的存在,導致執法力度不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