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公開資料顯示,一帶一路周邊大多為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工業化和產業轉移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多重挑戰。也正基于此,貫穿著綠色理念的頂層設計,也就為鋪就“一帶一路”的美底色提供了重要遵循。
按下綠色發展快進鍵 “一帶一路”釋放萬億活力
新經濟常態下,古老的絲綢之路正煥發蓬勃生機。如今,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指導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也為“一帶一路”建設鋪就綠色主基調。
共建綠色絲路是“一帶一路”頂層設計中的重要命題。早在2015年3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2016年8月,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著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四部委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參與單位和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務實的生態環保合作交流體系、支撐與服務平臺和產業技術合作基地,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境風險防范政策和措施,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打好堅實基礎。
同時,推動形成多渠道、多層面生態環保立體合作模式,加強政企統籌,鼓勵行業和企業采用更先進、環境更友好的標準,提高綠色競爭力,綠色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家提出應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的環保標準和規范,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生態環保服務與支持。
在為“一帶一路”輸血方面,《指導意見》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綠色項目按程序申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中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支持基金等現有資金(基金)支持。了解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和相關環保要求,識別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開展綜合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合理布局產能合作項目。并鼓勵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綠色項目按程序申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中國政府和PPP融資支持基金等現有資金支持。
而事實上,比上述規劃更顯急迫的,則是一帶一路沿線的脆弱生態環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半以上,環境壓力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環境管理基礎比較弱,容易誘發環境風險和投資風險。但也同時為該地區開展綠色發展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
在中國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燕生看來,雖然沿線地區的政治、制度、市場、經濟和經營風險都較為突出,但“一帶一路”也往往是競爭為薄弱的區域。作為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古老的絲綢之路也恰恰是厚積薄發的產業藍海。據21世紀經濟報道日前報道,中國“十二五”期間每年新增綠色投資1.1萬億元,綠色產業產值規模更是已達到8.4萬億元,未來算上沿線國家的同類投資,投資每年預計超過30000億元市場體量。
截至目前,大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型項目建設的步伐在加快,已經展現出在技術、工程、資本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國外項目的發展趨勢。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帶一路”正打造成環境友好、生態文明良好的“一帶一路”,日漸成為世界上美的經濟走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