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近日,浙江省環保廳發布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計劃中,治霾仍為主要目標。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浙江將從調整能源結構、防治機動車污染、治理工業污染、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整治城市揚塵和煙塵、控制農村廢氣污染和港口船舶污染防治,七大主要任務防治。
浙江再向大氣污染“亮劍” 7項任務防治
抬頭就能望見藍天白云,你是否有這樣的盼望?
水質、土壤和空氣質量,這是老百姓關心的三個生態指數,與我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近日,浙江省環保廳發布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正式公布了今年浙江省藍天保衛戰的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
治霾仍為主要目標
在新出臺的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中,細顆粒物(PM2.5)成為“一枝獨秀”的關鍵詞匯。
加大治霾力度,已經連續三年位列浙江民生實事。”讓老百姓敢于大口呼氣“,這一美好愿景正逐步映入現實。
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中明確提出,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并完成國家下達任務,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43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80%以上,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到2020年,浙江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將由2015年的78.6%提高到82.6%以上。
7項主要任務防治
根據計劃,今年有七大工作任務:調整能源結構、防治機動車污染、治理工業污染、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整治城市揚塵和煙塵、控制農村廢氣污染和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為大氣污染造成環境隱患。根據計劃,今年浙江省潔凈煤使用率力爭達到90%以上。于此同時,今年全年新增管道天然氣通氣縣15個,全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00億立方米。
在機動車污染方面,從今年1月1日起,浙江正式進入了”國五條“時代。
制造的輕型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客車和公交、環衛、郵政用途),及進口、銷售、注冊登記和省外轉入的重型柴油客車,需符合國五標準;制造、進口、銷售、注冊登記和省外轉入的重型柴油車,亦須符合國五標準,機動車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與此同時,今年起,全省全面供應國Ⅳ標準普通柴油,同時停止銷售低于國Ⅳ標準的普通柴油。
淘汰落后產能絕不手軟
此外,改造淘汰落后產能企業也毫不手軟,全省力爭全年淘汰改造落后產能企業1000家以上,800家以上的企業將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創建綠色企業55家左右,倒逼轉型升級。
在循環利用方面,全省70%以上園區和50%以上的省級園區要實施循環化改造,培育起30個省級以上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主要有色金屬品種及鋼鐵的循環化再生比重達到40%以上。
夏季來臨,臭氧污染再次來襲。
根據近幾年的監測數據,每年5月至10月都是臭氧污染“高發期”。
在一些地區,臭氧甚至成為大氣首要污染物。
臭氧污染主要是排放到大氣中的SO2、NOx及VOCs等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的光化學反應。因此,要解決臭氧污染問題,加強VOCs治理是關鍵。
“十三五”期間,國家把包括浙江在內的16個省份納入了VOCs減排約束性考核,下達給浙江省的VOCs減排目標是比2015年下降20%、重點工程減排量25.5萬噸。
浙江省目前VOCs治理以石化、化工、印刷包裝、工業涂裝、制鞋等行業為重點,力爭全省2017年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達4萬噸以上,到2020年VOCs排放量在現有基礎上削減20%。
浙江省已經詳細調查了VOCs排放重點企業5400多家,初步建立了全省VOCs排放源清單;發布了生物制藥、紡織染整、化學合成類制藥等3個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正在制訂制鞋、工業涂裝工序等地方標準,同時出臺了12個行業VOCs污染整治規范;開單征收了石油化工、包裝印刷兩個行業240家企業VOCs排污費等,全省各地在VOCs治理的各項工作中取得了積極進展。
七大主要任務:
一、調整能源結構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強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禁燃區內不再審批燃燒高污染燃料工業鍋爐,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除集中供熱鍋爐外,完成5248臺燃煤小鍋(窯)爐淘汰改造任務,發展清潔能源,充分利用外購電,嚴格節能措施。
二、防治機動車污染
加強機動車管理,今年7月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國Ⅳ標準普通柴油,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各設區市(含所轄縣、市、區)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應達到65%,新增各類綠道1000公里,新增公交車輛1000輛,新(改)建港灣式公交站1000個。
三、治理工業污染
實施電力行業清潔排放工程,完成8臺409萬千瓦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所有單臺裝機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要求,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廢氣清潔排放改造,力爭全省2017年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達4萬噸以上。
四、調整產業布局與結構
嚴格產業準入,全省禁止新建20蒸噸/小時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鍋爐,優化區域布局,力爭全年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1000家以上,力爭完成800家以上的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創建綠色企業55家左右,發展循環經濟,化解過剩產能。
五、整治城市揚塵和煙塵
控制施工、道路揚塵,控制餐飲油煙,控制城市煙塵和裝修和干洗廢氣污染。全年完成1.36億平方米的建筑施工揚塵防控,設區市以上城市建成區所有產生油煙的餐飲企業、單位須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全省民用建筑內外墻體水性涂料使用率達80%以上。
六、控制農村廢氣污染
持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全面禁燒,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150萬畝次,推廣商品有機肥100萬噸,持續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75%,深化推進綠化造林工程。持續推進平原綠化行動。
七、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全省港口碼頭低壓岸電工程覆蓋率達到50%,機場廊橋岸電設備覆蓋率達到85%,實施老舊船舶限航、淘汰和改造工作,加強揚塵和油氣碼頭污染綜合整治。
配套八項保障措施
計劃的出臺只是一個美好的藍圖,如何讓它成為老百姓生活中的現實,離不開保障措施。
此次實施計劃的出臺,同步配套了八項保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督查考核、完善政策制度、強化激勵機制、強化監管執法、加強預警應急、加強區域協作以及強化科技支撐。
以加強區域協作為例,今年已經是3省1市攜手達成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第四個年頭。告別單打獨斗之后,長三角的空氣質量的確迎來了有目共睹的顯著變化。
今年區域協作治污又掀開了新的篇章。
將探索深化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難題,研究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治理和港口船舶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在推動長三角區域在節能減排、污染排放、產業準入和淘汰等方面環境標準的逐步對接統一。今年,還將研究啟動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污權跨省交易試點,推動排污權核定、有償使用等政策的逐步對接。
原標題:浙江2017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出臺!向大氣污染“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