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逐漸縮短,電子垃圾處理的壓力日漸加劇。如何正確處置電子垃圾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說,要想讓電子垃圾“物盡其用”,需要國家、社會、個人“三管齊下”。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大,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逐漸縮短,這就加劇了電子垃圾處理的壓力。以舊手機為例,有些人在更換手機之后會將舊手機隨便丟棄,但據《新疆日報》報道,一節1號電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一個紐扣電池能夠污染60萬升水,因此將舊手機隨便丟棄的行為無疑也會給環境帶來巨大污染;有些人會將舊手機售賣給街邊的小攤販,覺得這樣就萬無一失了,但這種做法也可能間接地污染環境。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電子垃圾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電子垃圾“渾身是寶”,但回收市場魚龍混雜
電子垃圾雖然屬于被淘汰的電子產品,但其中的某些零部件還可以回收利用。而且電子垃圾中的貴金屬含量也非常高,據央視網報道,每噸線路板和每噸手機分別含大約200克和300克黃金,與此相比,每噸金礦石一般只含5克黃金。即在相同重量的前提下,電子垃圾的“含金量”是金礦石的40~60倍。因此電子垃圾可以說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合理回收,不僅能很好地解決電子垃圾的處理問題,而且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電子垃圾“渾身是寶”,這讓唯利是圖的不法商人們看到了“商機”,于是一些不合規的手工作坊便“應運而生”。據新華網報道,這些手工作坊為了追求短期效益和個人利益,多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落后的方式處理電子垃圾,并且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這些行為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危害人體健康。
據《科技日報》報道,非法處理電子垃圾時產生的有毒物質不僅會直接損害處理者的身體健康,還會間接給其家庭成員和周圍社區的居民帶來健康問題。而且如果在處理過程中發生電池部件短路等狀況,還可能引發火災等。
如何讓電子垃圾“物盡其用”?需要國家、社會、個人“三管齊下”
據新華網報道,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說,要想讓電子垃圾“物盡其用”,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建立更具操作性的法律和法規體系。
2、推動該行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3、設置一定的行業門檻,有序地引導一些生產能力較強、技術較為的“散戶”對電子垃圾進行科學的回收利用。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新疆日報》向普通公民提出了三點建議:
1、盡量延長電子產品的使用周期。
2、在生活中應該自覺將垃圾進行分類,并將其投放至智能分類回收站,以便于電子垃圾的分類回收。
3、積極參與電子產品生產廠家組織的以舊換新活動,讓電子垃圾從正規渠道進行回收。
本文由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程師李文博進行科學性把關。
原標題:一部舊手機牽出環保大問題 如何處理電子垃圾“身后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