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從“華龍一號”到CAP1400,近年來我國核電工業在技術上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一方面,中國核電將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安全標準,突破技術瓶頸上;另一方面,在堅持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時,凝聚中國智造力量的華龍一號實現了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蝶變。
凝聚創新與揚帆出海并行 中國核電走向進擊之路
中國核電產業有望開啟海內外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核能作為清潔、安全、的新能源,已成為攜手推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核能在我國也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持續深入,昂首出海亦成為核電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中國核能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時期。憑借自主創新和全產業鏈發展,中國核電技術已經躋身世界方陣。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和在建裝機將達到近9000萬千瓦,包括第三代核電技術在內的科技創新成果已先進水平,正逐步成為世界核電的產業中心。
事實上,我國核電開始經歷了從起步到國產化新的跨越再到與接軌,實現了核電設計建造、設備制造、燃料配套、調試運行和安全管理的全面提高和創新發展。這其中,在建的“華龍一號”濃縮了核電領域多項技術創新結晶,裝備國產化率可達85%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國工業實力。在中核集團核電專家葉奇蓁看來,安全性是“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的基石,也是它能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國家名片”的重要基礎。
為了不再受制于人,中國加緊研制屬于自己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之一,不同于以往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傳統的安全手段基礎上,新加入了“非能動系統”,也就是依靠地球重力和自然循環的方式保障反應堆的安全。與此同時,“華龍一號”采用高安全標準研發設計,在保證成熟可靠性的基礎上,顯著提升了電廠的安全性,平衡了經濟性。
公開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機組設備共計6萬多臺套,生產、設備、組裝涉及全國共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先后參與了項目研制和建設。另據人民網7月4日報道消息稱,作為世界核能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核能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實現自身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解決社會發展的同時,正在成為核電發展的中心,也將為核能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國核電裝機的目標為到2020年達到58GW。為達到這一裝機目標,業界普遍預測,未來4年內,中國每年都將有至近6臺核電機組投產、8臺機組開工。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中國核工業將實施以示范快堆為代表的先進核能系統工程、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專項、空間核動力科技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刺激下,世界核電版圖上的中國“坐標”越來越清晰,中國核電的海外出口也開始持續發力。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介紹,按目前在上已出口的核電機組來看,每一臺核電機組直接帶動的產值大概在300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30萬輛汽車的出口價值。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和周邊國家將占到新建機組數的約80%。我國力爭2030年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造約30臺海外機組。
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介紹,僅中核集團出口的海外核電機組便已增至8座,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十三五”期間,我國中國核電未來還有望與中東地區的埃及、約旦、阿根廷等國合作,以技術輸出、股權投資、參與運營等多種方式實現“走出去”,而“華龍一號”無疑將成為國內建設和出口主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