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在我國人均占地面積較小的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專家表示,從國內的垃圾處理實踐表明,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是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選擇。盡管如此,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道路并非坦途。
技術與監管兩不誤 垃圾焚燒發電正打破掣肘
目前,我國90%以上可利用的廢棄物,都以填埋或焚燒的形式被處理掉。其中,相較填埋等方式,垃圾經焚燒后不僅可大幅降低體積,避免對地下水和土壤造生二次污染,解決用地緊張等問題,還能“變廢為寶”,用生活垃圾進行發電,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垃圾焚燒發電,似乎昭示著中國垃圾末端處理的未來。2010年以來,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廠以每年約30座的速度增長。如今,全國已有垃圾焚燒發電廠約250座。根據住建部、環保部等五部委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意見》,到2020年,全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總處理能力50%以上。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仍存“掣肘”
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未來8年里,預計中國居民將會每天產生140萬噸垃圾,是美國居民的兩倍,而這些垃圾將會有一半在焚燒廠里進行焚燒,而目前焚燒廠的管理者對利益的興趣要高于對清潔空氣的興趣。
對利益的盲目追逐,成為鄰避運動的一大元兇。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4月以來,僅是媒體曝出的信息,由于老百姓反對而被迫中止的垃圾焚燒項目規模就已合計近3000噸/日。可見,“鄰避運動”仍舊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落地的一大阻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朱明表示,群眾對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及相關的污染物處理技術不了解,產生恐懼心理,對垃圾發電一概排斥;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沒有發揮出來、監管不到位,項目公開透明不夠,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已建垃圾處理設施運行不規范,污染物處理不過關,引發群體意見。
今年初,兩家民間環保組織發布調查數據,從2016年12月1日到25日,在公開自動監測數據的72座垃圾焚燒廠中,有27座垃圾焚燒廠存在超標行為,25天內共超標2533次,政府對這些超標的焚燒廠卻未加管理和處罰。此外,由于目前我國垃圾分類還未完善,塑料袋、泡沫飯盒等含氯制品和含鹽較多的餐廚垃圾很可能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垃圾混合焚燒,甚至產生二惡英等污染物。
技術進步與過程監管兩不誤
不過,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卻一陣見血指出,目前鄰避運動圍繞的核心就是二惡英對環境和身體健康的危害,但“二惡英有害論”本身是一個沒有論據的偽結論。許多鄰避群體事件打著這面旗幟是莫須有的。
徐海云表示,在我國垃圾焚燒,尤其是垃圾焚燒用于發電領域,存在一個不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先是有基礎研究然后才會產生一個產業上的應用,而現在情況卻是產業走在了基礎研究的前面,這種不正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和阻礙基礎研究上的創新和提高。他還表示,垃圾焚燒技術作為一項涉及到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垃圾處理方式,離不開政府監管和民眾監督。
對于焚燒廠,焚燒煙氣是集中排放,屬于點源污染,可以實現對常規污染物排放的在線監測。但目前二惡英和重金屬無法實現在線監測,因此對二惡英和重金屬排放濃度的控制需要嚴格控制焚燒過程和煙氣凈化過程的工況。焚燒廠運行過程監管有利于焚燒過程和煙氣凈化過程的規范化,使二惡英和重金屬的達標排放更有保障。
此外,從政府的角度,一方面要提高監管的水平,政府能力不具備的就請第三方專業監管,建議地方政府定期開展焚燒設施選址區域環境影響后評估,通過貼近老百姓的數據來論證項目無害化;另一方面要敢于曝光,敢于處置一批不合規企業,才能挽回民眾的信任。
總之,垃圾焚燒行業尚屬新興行業,各方面都亟待完善,雖然其市場規模或將達到千億,但其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還需盡快解決。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完善,將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垃圾焚燒行業,也期待它們帶來更好地技術和管理方式,讓垃圾真正通過焚燒變廢為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