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推動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圍城,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不過,我們認為,想破解垃圾分類難,不僅僅要從收集端入手,更要把與垃圾相關的整個鏈條納入視野。推動垃圾分類還需要決心和魄力,但事情得一點一點去做,而且必須持之以恒,方能見到成效。
垃圾分類源頭問題仍存 切實落地仍需久久為功
生活垃圾分類既要求居民在前端將生活中產生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大件垃圾等進行分類投放,又要求在中端有效整合和銜接現有環衛收運體系,對各類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運輸,同時還需要在終端配套建設各類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確保經過分類的垃圾得到分類處理。
因此,與傳統垃圾處理相比,生活垃圾分類涵蓋范圍更廣,工作要求更高,是一項包含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的系統性工作。
做好垃圾分類處理,使之成為城市的習慣自覺,無疑有利于營造優美的城市公共環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競爭力。但普遍推行垃圾分類,不能只靠決心和魄力,也需先進的垃圾分類技術推廣運用,需完善的督導考評制度,需納入城市的現代化日常化管理內容,需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
垃圾分類的意義與當前難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中國的垃圾分類體系曾經全盤處于“后端決定前端”的狀態:因為后端的產業不齊全,導致前端推動垃圾分類沒有意義;而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已經有多樣化的垃圾處理設施,而前端的垃圾分類效果仍然不佳,這是分類的源頭存在問題。
劉建國分析,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首先,是長期進口“洋垃圾”的行為無益于培養居民的分類習慣;第二,是過分依賴市場,以至于地方政府與居民習慣將責任轉移給中標的環衛企業,而更加怠于提高自身的素質;第三,是回收行業混亂,只能制造一些低端產品,也沒有對整個流程的監督,致使很多可回收垃圾“漏網”。
由此看來,破解垃圾分類難,不僅僅要從收集端入手,更要把與垃圾相關的整個鏈條納入視野。以強制手段促進生活習慣的養成固然重要,但更不能忽視垃圾“出口”的建設完善。應該明確的是,垃圾分類只是手段,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它的終目的是優化環境,減少生活垃圾帶給人的毒害。對城市的管理者而言,要緊的就是考慮問題的整體思維,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解決關鍵環節上的問題。
垃圾分類推廣需久久為功
在強制推行垃圾分類初期,很有必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著力完善硬件設施,創造有利于垃圾分類的基礎條件。推進手段上,可探索建立垃圾分類的激勵機制,而非片面寄望于處罰手段。
與此同時,在垃圾分類尚處起步階段,居民主動分類意識尚未完全形成,但期待“一罰就靈”恐怕還不現實。更重要的是,要讓市民逐漸由被動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轉變。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經過多年探索和參照境外的成功經驗,更需認識到靠行政力量很難“包打天下”,而需借力民間力量。這方面早已不乏引入民間機構參與垃圾分類的建議,有關方面也多次強調要推進這方面的改革,一些民間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積極性也頗高。通過民間機構介入建立垃圾分類的長效機制,實現垃圾的有效減量,這在很多地方已證明了的成功路子,廣州可以充分借鑒。
總之,推進垃圾分類確實有來自現實的緊迫性,但也需要拿出“繡花功夫”,并持之以恒。為推行垃圾分類,日本進行了約10年的全民教育,并通過學校環境教育,用小學生來教育大人。一個社區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天就會收到有關垃圾分類的說明和扔垃圾時間表,上面還有中、日、韓、英4種文字說明和彩色漫畫圖示。我國同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方見成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