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隨意傾倒污染環境,處理利用程度不高,產量巨大增速驚人……這是建筑垃圾惹的禍。俗話說,垃圾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既然其他的垃圾可以實現再生利用,那么建筑垃圾究竟怎樣利用才能變廢為寶呢?
打破瓶頸迎春天 建筑垃圾資源化大勢所趨
據媒體報道,根據在京、津、冀、鄂、吉、遼等地的調研結果,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可達20億噸以上,并且年均增速可能保持10%以上。由于管理長期缺位、資源化利用率不足、處理處罰力度不夠等方面原因,建筑垃圾“圍城”,已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建筑垃圾的體量可能遠遠多于公開的數字。
建筑垃圾處理的必要性
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陳玉祥告訴記者,建筑垃圾資源化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有利于保護環境、減少填埋和露天堆放產生對地下水、土壤以及空氣產生的污染。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能相應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更有專家指出,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首先,其產業鏈形成后能有效帶動許多產業的需求和發展,而且有利于治理環境污染;其次,由于建筑垃圾處理產業尚處于初級階段,有廣闊的增長前景,可以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后,建筑垃圾處理產業還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產業,有利于發展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然而,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效果并不顯著。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多年來,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而實際上,未經任何處理進行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約占總量的98%,輕度分揀出廢金屬、廢混凝土的約占2%,資源化利用率不足1%,遠低于德國和日本的90%,英國的80%和美國的70%。
分析認為,管理缺位是建筑垃圾處理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國現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是2005年由原建設部頒布的。業內人士指出,從全國角度看,這一規定頒布時間距今已經十余年,對于建筑垃圾當前發展出現的問題已經無法完全覆蓋,一些條款過于“粗線條”,執行效果有限。
打破瓶頸,確保產業鏈暢通
因此當前應進一步理順建筑垃圾管理體制,并盡快完善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賦予主管部門執法權限,增派執法人員,在理清權責邊界的基礎上,倡導多部門協作,避免出現管理真空的尷尬情況,進而杜絕隨意傾倒等現象發生。
陳玉祥表示,還應解決制約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主要瓶頸問題,整合產業內優勢資源,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實際工程經驗與關鍵裝備的國產化能力,加快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速度,增強產業技術創新及成果應用的競爭力。
考慮到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雖然也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其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公益屬性。因此,需要從生態保護的角度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鏈的形成進行科學合理的扶持,包括財政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等諸多方面,都可以進行有益探索,以保證產業鏈的暢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