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上市企業】并購潮來勢洶洶,宣示危廢處理“黃金時代”號角吹響。高能環境并購深投環保案就是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此次收購案若終落地,或許預示著危廢行業的一艘航母巨艦的誕生,對現有的市場格局將產生一定的沖擊力。
風口還是風險? 高能環境并購深投環保案尚未落地
今年,危廢行業并購熱點不斷。
9月,東江環保一口氣發起三起并購行動,先后收購唐山萬德斯80%的股權、富龍環保30%的股權、華藤環境10%的股權;10月中旬,中金環境披露重組方案,擬收購金泰萊100%股份……
截止目前,2017年危廢行業發起并購行為20余起,并購方既包括像東江環保、啟迪桑德、新宇環保這樣的“行業老兵”,也不乏碧水源、盛運環保、中金環境等“后起之秀”,更有金圓股份等“跨界來者”。
而博取眼球的當屬高能環境并購深投環保案。目前,高能環境股票為此停牌已4月余, 而終重組結果仍遲遲不見落地,吊足了投資者和業界的胃口。
1
2015年底,兩高司法解釋出臺,明文規定“非法傾倒3噸以上的危險廢棄物,即可認定環境污染罪”。隨后,《固廢法》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修訂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
嚴峻的環保政策像達摩克斯之劍,懸在企業頭上,倒逼企業和政府俯首對待危廢處理問題,危廢處置市場隨之爆發,激起危廢行業各路諸侯攻城略地,圈地插旗。從今年異常火爆的并購、重組案可見一斑。
并購潮來勢洶洶,宣示危廢“黃金時代”號角吹響!
當然,龐大的危險廢物產生量及其造成的迫切處理需求為危險廢物行業的主要推動力。 2016 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達 4450 萬噸,按復合年增長率 10.5%算,2021 年將達 7440 萬噸。隨著環保督察、法規監管的日趨嚴格,以上數字只會加大,不會變小。因此,按目前危廢市場價格計算,預計未來三年危廢處理市場空間將達2000億元。
但目前危廢市場卻處于有米缺鍋狀態,企業危廢處理能力遠遠彌補了巨大的市場缺口!
當下,居的危廢企業主要有東江環保、光大、威立雅中國、新宇等,進入危廢處置行業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產能優勢。但這些行業內排名前十的大公司僅占總設計處置能力的7.9%,九成以上的市場掌握在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之手。
2016年危廢處理率為83.7%,顯示處理能力整體供應短缺。危廢經營設施數量與保障能力雖逐年增加,但總體規模小、產業分散。鑒于大量危險廢物遭非法處置,實際的合法處理率可能更低。
危險廢棄物處置能力不足是行業目前面臨的大問題,處置設施能力與工業發展需求確實存在比較明顯的不配套。
對此,威立雅中國危廢業務總經理鄺秀芬感受頗深。她說,隨著“兩高”司法解釋和新環保法等出臺,整個行業都面臨危廢大量增加的局面。“很多同行,包括我們旗下的危廢處理廠都是滿負荷運轉,還有不少無法及時處理的情況。
一方面現有處置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危險廢物本身的高危性和復雜性,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行業在資質、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又限制了一般環保公司的進入,行業快速整合不易突破。
這輪危廢企業并購重組潮,雖然整體危廢核準經營規模并不會因之而大幅提升,但將會帶來實際處理能力的顯著提高。有專業人士認為,并購企業將會通過市場需求,激活和優化之前標的危廢企業尚未啟動的資質處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縮小核準處理和實際處理能力之間存在的缺口。
2
高能環境并購深投環保案就是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產生的。但此次并購、重組曠日持久,股市停牌4月余,超過市場預期,以致引起外界各種猜測。
停牌兩個多月后,9月29日高能環境才開始正式向外界披露終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部分信息。當晚公告稱,公司將購買深投環保100%股權等標的資產。深投控將深投環保等標的資產注入高能環境,重組完成后深投控成為高能環境的控股股東。高能環境將成為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
有消息表示,本次重組完成后,高能環境繼續實行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和激勵機制,保持管理團隊的基本穩定,保留高能環境的企業文化特色。深投控也承諾,支持現任董事長李衛國繼續擔任高能環境的董事和董事長。對此有投資人士指出,高能環境此番重大資產重組,或是深投環保借殼上市的手段。
高能環境是中國早一批進入土壤修復領域的專業公司,經過多年技術儲備和業務拓展,到目前為止已經積累了近70個土壤修復項目;同時建立了綜合性的土壤修復技術體系,可以處理包括重金屬、有機物在內的不同種類污染物,擁有原位、異位修復等不同技術手段;還參與過天津港大爆炸、騰格里沙漠等多個重要項目,行業地位顯著。
深投環保也是我國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行業,是國內為工業企業提供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配套服務的專業機構。公司目前擁有四大基地和10家子公司,業務分布華北、西南、珠三角等區域,服務客戶超3000家,包括華為、富士康、比亞迪等企業,有能力接收和處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6類危險廢物中的39類,處理能力為45萬噸/年。
而自2016年以來,高能通過收購新德環保等一系列危廢處置公司,目前在手危廢處置資質合計已經超過30萬噸/年。如果此次收購深投環保成功,危廢處置資質將達到75萬噸/年,可能超過威立雅和光大,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危廢處置公司。高能環境危廢業務有望實現跳躍式發展,擴大危廢版圖,提升危廢處理能力。
而且,深投環保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國資委,重組后,雄厚的股東背景能彌補公司作為民營企業在項目資源和資金渠道方面的短板。
所以,此次收購案若終落地,或許預示著危廢行業的一艘航母巨艦的誕生,對現有的市場格局將產生一定的沖擊力。
但市場格局明晰并不等于實際生產力會即刻釋放,新高能究竟會爆發多大市場當量仍有待觀察。因為如何切入深投環保原有市場、如何整合雙方資源,能不能直接運轉,估計尚需時日磨合。
近日,高能環境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2億元,同比增長71.19%;實現歸母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71.89%;綜合毛利率27.84%保持穩定。季報成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但由于今年多個垃圾焚燒BOT項目開工以及危廢并購導致資金需求增加,銷售費用同比增加29.52%、管理費用增加40.65%,財務費用大幅增加202.27%,短期借款增加133.89%(12.8億))。因此,高能與深投合并是否是否意味公司以后的資金鏈會更加緊張,目前尚不明朗。
另外,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是否采用收益法對標的資產進行評估,是否會出現增值率過高的風險,面對市場疑問,高能環境尚未給予說明。
讓投資者焦慮的是,高能環境的股票復牌仍遙遙無期。有證券機構給投資者的目前風險提示是:項目推進不及預期,政策變化不及預期。
原標題:高能環境危廢并購,是風口還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