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十年前,遏制日益加劇的白色污染,一項自上而下的“限塑令”頒布實施。多年來,因執行效果不佳,“限塑令”屢受詬病。立足當下,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色生活仍將繼續,要求“限塑令”必須轉型升級。
新業態加劇治理“剛需” 限塑令轉型升級正當時
由于成效甚微,“限塑令”自頒布以來屢受詬病。有人說,“限塑令”執行效果并不明顯,只是一紙空文而已;也有人說,“限塑令”已經淪為了“賣塑令”。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垃圾污染日益嚴重,“限塑令”又遭遇到的挑戰。
根據《法制日報》消息,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當前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細化“限塑令”,在實踐層面上增強其執行力、強制力。不同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制定對應的政策法規,十年前發布的“限塑令”效果逐步弱化,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
事實上,調整“限塑令”并非偶然,在2018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相關部門已經釋放出信號。2017年11月,就如何治理電子商務、快遞業等新興領域過度包裝問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將及時調整相關的政策,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并且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的力度。
與此同時,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也聯合發文,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提高到50%。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也透露過,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而后,在2018年年初的地方兩會上,有代表也將目標聚焦到塑料垃圾污染上,建議擴大塑料袋有償使用的適用范圍,提出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盡快通過地方法規,推行更加嚴格的“限塑令”。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單平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限塑令”著眼于末端治理,忽視了經濟杠桿效應,難以激起公眾參與熱情,必須在這方面做出改進。
以上種種都意味著,“限塑令”將迎來加碼落實的新時期,而如何調整升級、與新發展理念接軌也成了業內要深思的問題。
專家認為,改變“限塑令”目前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尷尬,要切實做到加碼落實,亟需相關部門出臺細則,明確監管者、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等各個環節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有專家表示,實現綠色發展方式,不僅需要加強宣傳,改變公眾消費習慣,消除監管難點,實現減量化,更需提升塑料袋的“綠色含量”。
堅持源頭治理,規范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利用技術手段合理處理塑料污染;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或可對有償使用的塑料袋進行征稅……未來的“限塑令”,應當建立起一個從塑料袋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而不僅僅是在消費端加收費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