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2017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備受關注,市場熱度持續火熱。2018年前2個月,新能源汽車仍是熱門話題。2月26日,七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強調新能源汽車電池誰生產誰回收,將極大帶動回收產業的發展。
七部委聯合發布利好政策 蓄電池回收站上產業風口
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落地、新能源乘用車“雙積分”發布,一大堆新政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砸來。
2月26日,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決定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
隨著科技的發展,汽油價格的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我國自2009年開始推廣新能源車以來,如今已走過近十個年頭,而目前市場上新能源車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在6年左右。這就意味著,我國即將迎來動力蓄電池的“報廢潮”。
業內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帶來的動力蓄電池報廢量將超過24.8萬噸。動力蓄電池成分復雜,隨意丟棄將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威脅人類健康,其回收利用問題迫在眉睫。
雖然,此前我國先后出臺了《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政策文件,但由于缺乏強制性和明確的獎懲機制,未能有效落地實施。因此,此時出臺關于蓄電池回收辦法是解了燃眉之急。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周善紅就提出了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問題”的建議。其中包括加快制定法律法規、構建管理體系、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動商業化發展。
在政策標準方面,周善紅認為,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除此之外,動力蓄電池如何回收利用、由誰來回收,一直以來都是行業的一大難題。為解決這個尷尬,辦法“簡單粗暴”的提出誰生產誰回收的原則,強調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而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
在回收利用上,辦法也提出,要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標桿企業,研發推廣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關鍵技術。
隨著標準的完善以及技術的升級,動力蓄電池回收進入一個峰值期,圍繞所含的鈷、鎳等原材料,將形成巨大的產業鏈。數據顯示,2018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從中回收的鈷、鎳、錳、鋰和鐵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將超53億元,到2020年將超百億元。
由此可看出,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產業層面,動力蓄電池回收預計今年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高潮。
近期,多家證券機構一致認為,動力蓄電池回收將成為新的風口。其中,東吳證券認為,動力蓄電池回收產業將正式走向系統化、規范化,預計回收網絡建立的步伐將提速,回收市場全面打開可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