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3月8日,富士康僅僅用了36天,IPO成功闖關,刷新了A股紀錄。業內人士認為,富士康閃電過會,意味著獨角獸企業IPO快速通道正式通車。
IPO低過率成常態 生態環保業能否產生“獨角獸”
據媒體報道,監管層對券商做出指導,鼓勵“滿足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四大行業、且符合現有制度規則”的企業抓緊申報IPO,這些“獨角獸”企業有望和富士康一樣通過特別通道快速上市。
生態環保成為備受矚目的產生“獨角獸”企業的領域。
2017年,環保產業在資本市場喜報頻頻,很多環保公司成功上市,在9月份之前,環保的IPO通過率超八成。然而,隨著國家對金融風險的嚴控,環保企業的IPO進程顯得不那么順利。
進入2018年,環保板塊依舊火熱,公布的項目中標公告不斷、收購也在繼續,但IPO通過率似乎逐漸放緩,環保企業的IPO之路發生很大的變化。截至3月2日,新一屆發審委共審核四家生態環保產業的IPO企業,其中三家被否、一家暫緩表決。
三家被否環保企業利潤偏低
被新一屆發審委否決的三家生態環保企業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相較營業利潤明顯偏低,分別是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達膜”)、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工修復”)、江蘇藍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電環保”)。
三達膜2012年至2015年營業利潤合計約為4.37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約為2.08億元,后者只有前者的47.58%。
三達膜財務數據摘要
北京建工修復公開顯示的環境修復2013年至2016年營業利潤合計約為1.93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約為-8582.11萬元,兩者相差了約2.79億元,差異巨大。而2017年1-6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66億元和1,303.27萬元,2017年1-6月業績下滑幅度較大。這次北京建工修復被否,證監會發審委提出的疑問中,其中之一關心的就是北京建工修復利潤下滑是否會持續。
北京建工修復財務數據摘要
藍電環保2014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利潤合計約為1.51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約為5467.51萬元,后者只有前者的36.24%。
藍電環保財務數據摘要
一家暫緩表決的IPO企業——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利潤合計約為7.07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約為-6.63億元,兩者一正一負,相差了約13.7億元。
綠色動力財務摘要
從近期發審委詢問的問題來看,持續盈利能力、財務規范、合規風險等方面的內容,都是審核關注點;同時,信息披露問題、毛利率異常等也逐漸成為發審委關注企業經營是否穩定的新重點。
例如,三達膜及其下屬15家子公司,應取得而未取得排污許可證,及排污許可證過期的情況,以及相關法律風險,以及其原始財務報表所列示的營業收入,與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相應收入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建工修復是否存在,將原要求相關資質的招標合同分包給無資質方實施的情形,以及利潤是否會持續下滑;另外,藍電環保被問及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以及除塵設備和脫硫業務,在合同付款條件和進度部分并無重大差異,但收入確認存在差異等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排隊IPO的企業利潤偏低,國內生態環保企業的整體收入和利潤規模偏小是一個普遍現象,即便是在行業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其整體利潤和其他產業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在環保產業中整體規模較大的碧水源,2017年的營收不過151億,利潤31億元而已,與剛剛極速過會的富士康2017年營收1589億美元相差甚遠。
排隊的環保企業如何應對?
事實上,在新一屆發審委審核下尚無企業成功過會的環保行業,正被廣泛看好。
十九大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千年大計;2018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明確,“污染防治”將是未來三年的工作重點,環保產業遇見的發展契機;生態文明又被寫入憲法,翻開生態建設歷史性新篇章;加上環保稅、排污許可制等機制全面推廣,環保企業市場空間必然會得到進一步釋放。
業內有觀點認為,新一屆發審會全面從嚴審核的態勢“變本加厲”,低過會率可能成為環保企業IPO常態。
其中,IPO上市、債券融資、參與PPP項目成為環保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的主要渠道,中小環保企業尤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相關政策的收緊,環保企業IPO也出現了新變化,以前IPO的門檻主要是業績,現在IPO還注重企業規范運作。
正在排隊的環保企業還有不少,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IPO申報的生態環保業企業共有5家,分別是海諾爾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海灣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藍天求是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凱鑫分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前面被否或暫緩表決企業的經驗來看,環保企業除了IPO審核中的常規問題,還應該注意到一些招投標程序、會計政策使用、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和環保行業目前面臨的商業環境和業務特點相關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IPO審核重在對好行業和好企業的篩選,鼓勵這些企業成功上市,從而優化A股市場。也就是說,IPO審核中,好的行業里面好的企業,或者是好的行業里面暫時業績規模一般、成長較好的企業,有更大的幾率過會。IPO規范是公司良性發展的必然要求,環保企業應更多選擇去適應而不是逃避。
重岳資本肖鵬認為,在審核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就環保行業來說,單純的產品公司之路會越走越窄,資本市場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工程公司應充分利用工程業績的彈性去資本市場融資,而投資公司則要擁抱國有資本,這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原標題:原創|IPO低過會率成為常態,生態環保業能否產生“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