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繼2008年國家環??偩稚駷榄h境保護部后,生態環保領域再次迎來機構調整。根據3月13日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生態環境部。而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不再是環保部的單純擴權,還增設協調機構。
整合碎片化加強管理職權 “大”環保迎來生態環境部
3月13日上午,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式亮相。在此輪機構改革方案中,涉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內容引人關注。根據方案,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組建生態環境部的目的則是為了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
管理職能的加強首先體現在規劃方面。根據方案,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相對應地,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此次改革后,上述職能將統一整合進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另外,根據《方案》,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如此一來,不僅對不同的空間進行統一管理,而且把行政管理的碎片化進行集中統一。業內認為,這是綠色發展和世界的“中國方案”。生態環境部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并組織實施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和標準,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工作,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可以預見,生態環保部的生態保護監督功能也沒有削弱,依然能從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進行監督制約。而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后,首先要明確這個資源的所有權,究竟是誰的。
管理職能的加強還體現在確權。此前,大氣、水以及土壤的污染防治,分散在多個部門,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監管。此前,大氣、水以及土壤的污染防治,分散在多個部門,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監管,本輪機構改革中,將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整合在一起,環保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得到加強,以后追究責任不會出現“誰都有責任、誰又都沒責任”的現象。同時,近年開展的中央環保督察,也是監督方式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環保部的前身早可以追溯至1974年10月。其初職責是負責擬訂并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實際上,在國務院諸多部門變革調整中,環境保護部尤其值得關注從成立到發展完善的十年時間,2008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期間,環保部已歷經6次改革。
專家表示,此輪改革中,環保部門的污染防治職責得到了加強,也有利于打贏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戰役之一——污染防治攻堅戰。與此同時,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因此,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需系統治理、整體施策、一體化管理。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的生態文明觀,設置機構、配置權能,可以說是“大贏家”。不過這涉及多個部委之間相關職能的橫向整合,仍需要時間進一步協調和適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