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無論是北極航道的利用,還是資源的開發,對于中國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人的大國,中國也高度重視對北極生態環境的保護。
北極資源利用持續升溫 海洋環境需穿綠色保護衣
在經濟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資源、環保與航道開發受到世界矚目。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可能逐步改變北極開發利用的條件。無論是北極航道的利用,還是資源的開發,對于中國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2018年1月26日,中國政府發表首份北極政策文件——《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愿依托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可視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北極圈內的延伸。
我國業已成為原油和天然氣消費大國,能源轉型已經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17年供暖季的“氣荒”還讓人記憶猶新,而北極航道與資源的開發利用或將成為天然氣進口的路徑之一,推動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天然氣是中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基礎,按照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要力爭達到10%。
新時期,中國開發利用北極航道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盡早進行規劃與籌備具有重大的經濟與戰略意義。而對于天然氣這樣的特殊商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用力,才是解決氣荒的根本之道。
目前,中國正在積極參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開展的規模大的能源合作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目,為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作進一步努力。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全價值鏈參與該項目運作,截至2017年10月底,中俄雙方已簽訂96%產量共計1478萬噸液化天然氣長期銷售協議,為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的供應比例作出重要貢獻。
預計2018年3月底,為亞馬爾項目建造的首艘具有破冰能力的LNG運輸船將正式投入使用并進行破冰試航。未來,北極航道有望成為連接世界主要經濟中心的“黃金水道”。不過,氣候、技術、經濟效益等層面的問題都還在制約著當前階段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利用。
除了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北極作為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其環境保護問題也是多國關心的問題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北極航道在海洋運輸領域形成合作后,我們應更關注如何在海洋運輸過程中減少污染排放、如何讓海洋運輸更清潔等問題。
在這一點上,中國也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進行了強調。“中國始終把解決性環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認真履行有關條約的義務,承擔環境保護責任。”中國的莊嚴承諾彰顯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在2017年10月,中國完成了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此次科考中,中國首航北極西北航道,加強合作,開展海洋環境和海底地形調查,同時,對北極和亞北極地區開展了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監測。
微塑料被一些科學家稱為“海洋PM2.5”,不僅會污染海水,還會給海洋生物的生長造成巨大威脅。而船舶排放、大氣污染等污染源給海洋環境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加強海洋環境的管理、嚴格管控船舶排放關乎生態問題,也有助于實現對北極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白皮書中寫道,“中國支持北冰洋沿岸國依照條約減少北極海域陸源污染物的努力,致力于提高公民和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與各國一道加強對船舶排放、海洋傾廢、大氣污染等各類海洋環境污染源的管控,切實保護北極海洋環境。”中國對北極的開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監測等一系列行動證明中國極地科考工作者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
在北極的航道與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我們應該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利用好這條“黃金水道”的同時,維護好這片冰雪世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