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于7月9日開幕,會議聚焦大氣污染防治,并審議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會議指出,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兩年來成效顯著,但各地在貫徹落實中仍存在6大突出問題。
直擊6類突出問題 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交出答卷
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值此背景下,5-6月,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分赴河南、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8省區,深入26個地市開展執法檢查工作,委托其他23個省份人大常委會開展自查,實現了執法檢查全覆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強調,把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作為今年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目的是通過法律實施監督,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衛藍天。
那么,“史上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兩年多效果如何?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工作推進如何?7月9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審議了關于檢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并介紹了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的總體情況。
資料顯示,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早于1988年6月1日起實施,2015年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而在“嚴”《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護航下,我國依法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國空氣質量有了“質”的提升。
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9.6%、34.3%、27.7%。
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加大資金投入,5年累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528億元。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出臺20余項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但通過兩個月的執法檢查,一系列問題也相繼暴露出來:結構性污染問題較為突出、部分配套法規和標準制定工作滯后、大氣污染監督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執行不夠有力、執法監管和司法保障有待加強、法律責任不落實。
其中,環保標準制定工作滯后和缺乏部分配套法規主要體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環保標準仍在施行,274個地級市僅出臺14件大氣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關于排污許可的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以及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保護召回制度沒有落實……
大氣防治作為一個民生問題,沒有標準或是標準過時,就談不上什么監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此,不少常委會委員指出了進一步健全配套法規、完善標準體系和加強地方性立法的必要性,建議要根據當前我國國情制定更為嚴格的大氣污染標準體系。
而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執行不夠有力具體包括:工業污染控制力度不夠、民用散煤污染控制不力、機動車污染和油品質量監管不到位等。
另外,報告還點名了新納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汾渭平原:汾渭平原近年來PM2.5濃度不降反升,2017年汾渭平原PM2.5年平均濃度為68微克/立方米,采暖季PM2.5平均濃度為10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均值為50.6%,在全國排位靠后。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