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電動汽車不安全?動力電池走得太快?新能源汽車進入后補貼時代,動力電池廠商也不得不加快新材料、新渠道、新模式、新附加值的探索。好消息是,市場資本傾斜力度不減,有望保持刺激創新和降本提質的常態。
近,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被社會廣泛關注,關于動力電池技術發展方向和現階段各項標準的提升問題也成為熱點。已經有業內人士發聲,我國現階段不宜過度追求電池能量密度,也不能為續航指標的提升忽略安全隱患。
針對這個焦點話題,不少專家都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動力電池發展勢頭迅猛,而產業鏈仍不夠完善,市場供應品質良莠不齊,所以無論是設計、制造、管理還是監督都要有更為細致的規范標準,強化對長遠效益的追求。
總的來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也正處于邊推進邊補短板的時期,電動汽車置換期的臨近更是催熱了新一輪產業洗牌戰。不乏有人從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出發,表示了對其使用的擔憂,也或許會導致更多人短期內的觀望。
動力電池多維度探尋革新
但不能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提升,是節能減排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下的必然結果。業界也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將是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兩分天下,短期內混合動力汽車也可以分一杯羹。
循著這樣的規劃路線,新能源汽車直接帶火了動力電池市場。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部位,可想而知動力電池發展多令人關注。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推廣遇到的主要障礙之一就是續航問題,也就是俗稱的“里程焦慮”,這就很大程度依賴動力電池技術革新。
如上述,革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安全要擺在位,而能從什么方面實現突破則是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實驗和探尋的答案。例如從材料入手,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公開了一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8年版)》。
高電壓鈷酸鋰、鎳鈷鋁酸鋰三元材料、氟磷酸釩鋰電池、高純石墨、極薄銅箔、硅碳負極材料、鋰電池超薄型高性電解銅箔、鋰離子電池無紡布陶瓷隔膜、鋰電池隔膜涂布超細氧化鋁粉體、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雙氟磺酰亞胺鋰鹽和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等均上榜。
由此也能部分反映出,我國對動力電池的研發相當重視,開發新型材料的腳步從未停滯。在新能源汽車后補貼時代,我國嘗試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將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和創新產品應用實踐的進程,也是對企業研究動力電池新材料的鼓勵和保障。
動力電池加速挖掘降本增值空間
另外,動力電池開辟新戰場對拓展產品輸出渠道,延伸產業生態鏈也有更大的助推作用。例如目前已經成為新置換對象的卡車,尤其是重卡。眾所周知,藍天保衛戰打響后,我國對汽車尾氣治理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柴油卡車,尤其是重型柴油卡車是廢氣排放大戶,成為道路監管和清潔化改造的頭號目標。有機構曾解析過,1輛重卡的污染物排放規模差不多抵得上150輛到200輛小轎車,可見純電動卡車的普及能帶來多大的效益。
而這也正是動力電池企業在私家車市場之余能夠開辟的新增值空間,就連世界第二大卡車制造商沃爾沃也在計劃銷售電動卡車,市場需求釋放沒有懸念。在這樣的趨勢下,進軍電動卡車領域,加碼動力電池生產線很有必要。
更何況,動力電池成本有望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跳水”,替代浪潮或將來得更猛烈一些。專業機構預測,三元電池價格可能在未來1年內高下降20%,降價的阻力基本來自于材料,一旦新材料突破成本命題,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價格有望實現雙降。
資本熱情不減,靜待技術破壁
綜上來看,動力電池產業其實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關鍵在于市場化在正向效應下如何引導關鍵技術破題。雖說,有專家保守預計,未來10年內動力電池技術都不會有重大突破,但資本市場的熱情卻添加了更多變數。
按照新數據,2018年前8個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103%,前三季度動力電池領域出現了20多個投資項目,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細數可以看到,億緯鋰能惠州三元電池工廠投產、比亞迪價值100億的20GWh項目落戶重慶、韓國LG約137億三元電池項目10月開建……比比皆是。
所以說,動力電池市場依舊會看到很長一段時間的高走狀態。可見的,技術的軟實力較量,產品的硬實力爭鋒,都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