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過的奶茶算哪一類垃圾?”“衛生紙是可回收垃圾嗎?”“過期的化妝品該往哪扔?”“粽葉又該放到哪一個垃圾桶呢?”......如果位于某一個小區的垃圾桶旁,這樣的問題剛從右耳朵冒出去,左耳朵又會進來一個。新發布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顯示,在垃圾分類領域存在“高認知度、低踐行度”的現象,受訪者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可,但實際行動與認知程度差異大,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垃圾分類”做得較差。
垃圾分類是改善生活環境,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培養居民垃圾分類好習慣,有賴每一個人從源頭入手,提高分類意識,讓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為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取得明顯的成效,北京、上海、天津和杭州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北京、上海和寧波已經率先進入了快車道,打開了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北京推動“強制分類”學校醫院等機構先行,并逐步實現全覆蓋;上海于2019年7月1日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違反垃圾處理單位高罰款50萬元;寧波規定個人未分類投放高罰500元,單位未分類高處罰1萬元。
面對垃圾分類制度日益趨嚴,全民參與度又不高的情況,“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掃碼、投遞,根據投遞的物件即可獲得相應的收入,手機上還可查看回收桶是否已滿,免得白跑一趟。”通過兌換積分和獎金的形式激起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其中,“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已成為熱點,多地開始積極推進。
2019年初,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也添加了“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功能,針對低價值的回收品,可按重量兌換“能量”,隨后在環保商城里根據累計的“能量”兌換實物或優惠券。
利用互聯網思維和平臺優勢,解決生活垃圾分類的難題是切實可行的。“互聯網+垃圾分類”的模式在垃圾分類的投放和收集環節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自動稱重和積分獎勵功能激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投放過程中,對居民正確投放有一定的監督作用。
此外,現在多家垃圾回收企業已經打造了自己的大數據平臺,可以直觀了解垃圾回收、分類和處理的情況,其中的信息采集、投放溯源、現場監管、管控垃圾流向、數據自動上傳等功能,可以為政府推進垃圾分類提供直接幫助,能更加有效處理生活垃圾。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馬俊偉指出,當前許多“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還僅僅停留在回收環節,前期的分離和后期的處理很少涉及;再者,受利益驅動和成本制約嚴重,處理技術還不成熟。
未來“互聯網+垃圾分類”的走向,是如何將“互聯網+”有機融入到垃圾分類整個系統之中,服從并服務于整個垃圾分類系統,探索出了一條公益性與贏利性相結合、高科技與傳統性相結合、回收和資源利用深度結合的垃圾分類模式。目前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從源頭抓起,增強垃圾分類意識,讓居民主動參與其中,形成可持續的分類習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