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載人,要罰款;過馬路玩手機,要罰款;垃圾混投,要罰款......罰款無形中成了維持某些規章制度的必要手段。
近日,杭州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通過了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的審議,其中懲罰條款是垃圾分類新規的一大亮點。據了解,杭州的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不僅增加了對收集和運輸單位、物業和居委會等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處罰,還新增加了一條“信用處罰”。“事無巨細”,在垃圾分類上,每一個省份城市都被貼上了“愛管閑事”的標簽。
罰款,真的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嗎?會不會適得其反呢?其實罰多少款只是實現垃圾分類的一種表面形式,建立全流程、上下聯動的垃圾分類系統才是終目的。反過來,如果不能保證后續的正常、穩定的運轉,懲罰也會激起前端執行人的不滿情緒,導致“心不服口不服”的“爛局面”。
全流程監管 拒絕“分了也是白分”
處罰的前提是監管,監管也是處罰實施的一種手段。在推進垃圾分類中,全流程、抓重點是過程中的兩大“主題詞”,有專業人士指出,如果垃圾分類后續處理跟不上,分了也是白分。完善的垃圾分類推行體系包括運行、管理和監管三個層面,要確保分好類的垃圾收集和后的處理規范,全流程監管實施,保證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都能切實落地,讓每一個都樂意參與其中。
抓重點就是要對垃圾產生量大的場所,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和執法力度,比如超市、農貿市場、飯店等更要提高重視程度。針對重點場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全面的計劃,利用好其中的資源,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以較小的投入取得顯著的成效也是垃圾分類的一個初衷。
多部門協調聯動 公眾愿意參與其中
多數人守法是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的基礎。在垃圾分類整個體系中,參與的人有前端個人投放的居民、物業、居委會、村委會等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垃圾收集和運輸單位等,杭州新規的處罰條款也正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了相關規定,將垃圾分類的每一個環節的責任落實,從而保證了垃圾分類的有序實施。
垃圾分類的系統是環環相扣的,自上而下明確責任后,當然也需要政府、環境部等相關部門提供對應的政策支持、資金保障等;從事收運的企業要保證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設施的充足,運輸過程中按照相關要求,避免造成二次環境污染;末端處理垃圾的企業也應該在處理過程中注意所產生的廢氣和廢水等的處理,不能造成重視垃圾處理,而忽視大氣、水和土等環境問題。多部門協調統一在一起,才能讓垃圾分類更有效的實施。
當然在這其中,少不了要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的支持,如何正確、高效率的在環保中加以應用,是政府和從事垃圾處理等企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再者,每一個定制了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的城市,其中對垃圾的分類方法和個別種類垃圾的定義都存在偏差,要不要全國統一標準還有待商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