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史上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滿月之際,一些網友表示,“垃圾分類涼了,又沒動靜了”、“早知道會這樣,跟一陣風似的”、“感覺就像是一波炒作,僅此而已”……
聽到這里,小編不得不說,大兄弟(大妹子)您怕是誤會了。“垃圾分類”這個事兒吧,不是涼了,只是各路媒體不再大肆報道而已,實際上,它正扎扎實實地以上海為中心,不斷向外蔓延。
不信?8月1日,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投票表決通過。杭州人表示,終于還是來了,恐怕今后茶余飯后討論的都是垃圾分類了。
要是覺得僅僅杭州的消息還不夠,去各大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垃圾分類”,看看有多少新增消息,再看看有多少城市已經被垃圾分類“征服”。這個不服真不行。
垃圾分類不可能“涼涼”的另外一個理由是:住建部已經明確表示,今年計劃投入213億元,到2020年年底,將會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當然,即便是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也才占據全國城市數量的約7%。在這46個城市中,垃圾分類的推廣情況也不甚均衡,這也導致垃圾分類在不少城市中沒有太大的存在感。
“存在感”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一般人可能的確感受不到,但對于資本而言,則有著極致的吸引力。一組數據顯示,從7月1日~8月1日,注冊成立的垃圾分類企業超過1000家,數百個垃圾分類APP或小程序幾乎在一夜之間上線。
有利潤的地方,必然會有資本,但這并不代表資本是盲目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行業創業人士透露,公司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Electronics)市場之外,仍舊沒有詳細的規劃。原因很簡單,就是目前市場還沒有完整的商業閉環,投資前景迷霧一篇,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具體怎樣看到垃圾分類這門生意?生意分為快生意和慢生意,垃圾分類顯然屬于后者,它取決于人民群眾的習慣改變,即便是剛性制度的推動,仍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你看,垃圾分類并不是“涼涼”,準確說只是有點“迷茫”。固然國家強勢推進分類,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或正在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化軌道,可是各地推進過程有快有慢,有長有短。
“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間推進垃圾分類有快有慢,整個環節上還存在一些短板。”住建部環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海云說。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企業與資本躁動不安,大有朝陽初升、藍海一片的既視感,那么垃圾分類在迷茫中又該如何撥云見日?
分析人士指出,要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全過程,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在商業上形成壁壘,讓這一產業,朝著更規范、更生機勃勃的方向發展。如此,守得云開見月明,應該也不會很遙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