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就是普通地去醫院打個針,結果妥妥的趕上了熱搜。想必林俊杰本人也是有點“躺槍”的感覺,不過環保在線也要就這個熱點問題先來辟個謠。
“林俊杰吊水針頭被售賣”事件獲得醫院方澄清——事件起因是工作人員追星,涉事人員已被停職;經過調查,醫院無醫療廢棄物流失,系追星人員發朋友圈照片被人利用。
南方都市報銳評:“追星狂歡要有限度”。
確實,追星追到買賣這么危險的醫療廢棄物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都不負責的舉動。眾所周知,病人用過的“針頭”屬于醫療廢棄物,需要經過嚴格的處理,以防病菌病毒感染擴散。穩妥處置醫療廢棄物,是守住醫療安全防線的一道枷鎖,不可逾越。
另外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置規范越來越完善,在收集、運輸、貯存、處置和監督管理等環節均有嚴格規定和嚴密的流程。
例如:
醫院內部交接記錄表需要記錄清楚產生日期、產生時間、容器材質及容量(是屬于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還是病理性廢物)、廢物產生部門經辦人、轉移日期、轉移時間、包裝、去向、廢物運送部門經辦人等信息。
與處置中心的交接則需要填報清楚日期,屬于哪種廢物,醫療機構的交接人,廢物運送人員和交接時間等內容。另外,醫療廢物處置會定期整理月報、年報,進行匯總和篩查,暫存處也需要記錄消毒時間、消毒劑名稱、消毒方式、轉運箱情況、空氣消毒情況、溫濕度和操作人等信息。
一般來說,重要內容的記錄大同小異,細節內容各地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匯總。整體來看,一方面要記錄清楚醫療廢棄物的情況、醫療廢棄物儲存和轉運的情況,另一方面,每個環節都要有經辦人或者負責人簽名,以此壓實責任。
當然,盡管規范操作邏輯嚴謹、流程環環相扣,但實際對標往往會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這與很多因素有關。
比如醫療垃圾處置單位處置能力,比如黑色產業鏈的存在,比如倒賣醫療垃圾暴利的誘惑,比如地方監管能力的不足,比如處置環節中的疏漏,比如醫療垃圾收集、轉運、處置成本的制約等。
有2點比較重要,就是專家學者不斷在強調的① 醫療垃圾處置市場主體要尋求平衡利益和效率的解決方案 ② 地方醫療垃圾處置能力要提高,并大力支持相關企業的發展。
曾有地方管理者表示——要加大對醫療廢物資質單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稅收方面的一些扶持政策,讓他們更好地、安全地來處理醫療廢物。
也有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落實好醫院垃圾分類處理的措施,盡快先解決地級市集中處置能力,逐步地拓展到縣級。
2019年3月,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表示,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醫療廢物處置的管理,還將把醫療廢物處置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的范疇。
7月,河北省宣布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整治涉醫療廢物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
10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成都市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項目工作推進會。
早在2017年,上海就有醫院推出了醫療廢物電子追溯系統,可全程監控醫療垃圾產生、收集、轉運、處置過程。
全國各地的行動只快不慢,而且未來對醫療廢棄物的管制會更加嚴格。面對這種危及人生健康的醫療廢棄物,不能小覷其危害,不能放任其流轉,人人有責。
你對這個熱搜事件有什么看法呢?你認為目前的醫療垃圾處置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呢?歡迎下方留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