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多居民、196家社區商鋪
日產垃圾高峰一度達到100噸
比一般居民區超出十倍甚至百倍
在垃圾分類初期
這里的臨時點位曾像“災難現場”
如今,這里的環境顯著改善
居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這個上海中心城區內的“特大型”社區,就是位于普陀區宜川路街道的中遠兩灣城。
據數據統計,該小區的日產垃圾高峰一度達到總量約100噸,垃圾量比一般居民區超出十倍甚至百倍,相當于一架坐滿人的中型飛機。而除了垃圾外,還有大量的流動租客及房產交易之后產生的各種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及196家社區商鋪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需要分類清運。
近三個多月里,昔日垃圾圍“城”的小區換了新面貌:28個定時投放點每天開放5個半小時,居民們普遍做到按時投放、垃圾箱房管理有序、按時清運;眾多商鋪產生的垃圾與居民生活垃圾分開投放,出租房產生的大件垃圾也采取了預約清運機制……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宜川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王遠華介紹說,街道網格中心數據統計顯示,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關于中遠兩灣城的投訴件共354件,其中涉及垃圾分類的有111件,投訴比例占31.6%。上海市上半年垃圾分類測評中宜川路街道被評為“差”,其中,中遠兩灣城的扣分較多。
對此,從今年9月起,普陀區地區辦牽頭垃圾分類時尚辦、區綠化市容局、區城管執法局機動中隊、宜川路街道辦事處、宜川城管中隊等部門,成立工作小組,積極開展中遠兩灣城垃圾分類專項治理,城管執法部門“重拳出擊”。
針對垃圾分類“老大難”,他們用了“四字經”:投、收、運、守,取得良好成效。
在“投”上完善垃圾箱點位
小區因早期規劃原因,并沒有垃圾箱房。隨著7月1日生活垃圾分類的正式實施,兩灣城也開始選址建設定時投放點。然而兩灣城綠化特別好,并無現成的空地,加之還要考慮居民投放以及車輛駁運方便等,選哪里都會有人提出異議。
為了不影響居民生活,居委在垃圾廂房的設計上動足了腦筋。終將新建垃圾箱房選在了那些背光、陰暗的綠化帶深處,使之變得更加隱蔽。
同時,居委會干部、物業人員、居民志愿者,紛紛組織起來,對小區環境特別是箱房周邊進行不間斷巡視,切實保障整體環境干凈有序,及時清理廢品雜物堆積。
物業還增加了350個垃圾桶,其中咖啡色200個,黑色150個,對垃圾桶、宣傳牌和箱房加強保潔沖洗,保證了垃圾桶和垃圾箱房的干凈、整潔。
在“收”上強化商鋪垃圾管理
中遠兩灣城內共有商鋪196家,幾乎每個樓棟底層都有商鋪,不少都是“垃圾生產大戶”,商鋪垃圾還與居民垃圾混扔。對此,中遠物業購買了6輛電瓶車,安排專門保潔人員,對所有商鋪的垃圾(按干垃圾、濕垃圾、餐廚垃圾分類)進行上門收集;普陀區綠化市容環境收費管理所與中遠物業簽訂生活垃圾收費清運服務合同。
小區垃圾壓縮站專門增設了濕垃圾、餐廚垃圾桶,用于商鋪濕垃圾、餐廚垃圾的周轉。城管執法部門跟蹤執法檢查,對于投訴較多的商鋪進行專項整治,促使商鋪加強自身管理。
在“運”上對接并及時清運
針對長期以來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此類垃圾清運不及時、小區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工作小組通過推行物業公司實行保潔員“分揀”“清運”分離機制,一方面確保并加快箱房內垃圾清運頻次,另一方面負責清運的保潔員加強小區巡查,發現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及時駁運至指定地點,確保小區干凈。
“對于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的清運問題,我們采取上門預約制,減少隨意堆積帶來的消防安全及環境方面的影響。”
——物業公司負責人
同時,物業公司專門配置駁運車輛6部,及時將小區內的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駁運至遠景路的中轉站,由宜川街道協調普環公司加大清運力度。
在“守”上加強純凈度檢查
非投放時段的箱房外散落垃圾管理難,也是小區垃圾分類遇到的一大問題。街道管理部門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并推出“房長制”工作舉措。
“房長制”
由中遠物業圍繞分類管理,專門聘請58名工作人員,每天分兩班、上下午共計5小時,對所有垃圾分類點位開展定點駐守,主要負責加強垃圾箱房的現場分類指導管理和純凈度檢查、箱房及周邊環境清理和定時保潔等工作,并在非開放時段巡查,摸排垃圾投放數量。而“房長”就由塊長擔任。
現在,各居民區“房長”們早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各箱房點位巡視一圈,白天非投放時段也總要去轉一轉,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并協調解決。分揀員填寫的“非時間段投放減量表”顯示垃圾“炸藥包”的數量正在逐日減少。
垃圾分類給小區環境帶來了整潔、干凈、有序,也提升了居民們一起做好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今年80歲的高寶煜說,“垃圾分類現在小區很火,我們大樓也有居民主動參加了志愿者的行列,做到每天垃圾廂房開放時間都有志愿者站崗。”
原標題:日產垃圾高曾達100噸,社區垃圾分類“災難片”如何變身“喜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