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建成[2019]56號)和省住建廳等12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魯建發[2019]2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東營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起草過程
按照市政府安排,市住房城建管理局牽頭起草了《實施方案》初稿,多次征求了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意見,并于2019年9月份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19年12月底省里方案印發后進行修改并再次征求各縣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和20個市直部門單位意見。共收到反饋意見41條,其中25條采納,6條未采納,10條部分采納。
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東營區、東營開發區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其他縣區分別有1個街道(鄉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2022年底,東營區、東營開發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縣區城市建成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5年底,全市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與省方案要求一致,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專業垃圾(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等)五大類。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主體。《實施方案》規定,不同場所實施不同分類類別:住宅小區、村居實行三分類,有條件的增加廚余垃圾分類;單位辦公和生產經營場所按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類,集中供餐的增加餐廚垃圾分類;公共場所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
(一)工作任務
1.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置
(1)每個小區或村居集中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的投放點設置其他垃圾桶。
(2)公共機構、相關企業辦公場所在每樓層設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類垃圾桶,集中設置一處有害垃圾桶。
(3)餐飲經營場所和食堂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廚垃圾四類垃圾桶,廚房中安裝篩網、隔離池、油水分離等裝置,對餐廚垃圾實行油、水、渣分離,有條件的或者運輸距離特別遠的可以配置相應規模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
(4)農貿市場、果蔬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四類垃圾桶。
(5)市政道路、園林景區、交通樞紐、文化、體育、商業等公共場所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垃圾桶。
2.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機制。主要任務是規范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許可,做到專車專用,噴涂統一規范清晰的分類標識。杜絕“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加強監管。重點是建立由專業公司統籌負責可回收物收運、兼顧有害垃圾收運的機制。另外,餐廚垃圾仍由特許經營企業統一收運,其他垃圾仍由環衛專業運輸單位收運。
3.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1)其他垃圾。市生活垃圾焚燒廠配套應急填埋場,廣饒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應急填埋場建設。
(2)廚余垃圾。實施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二期項目。探索采用生物方法處理廚余垃圾。因地制宜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措施。
(3)有害垃圾。東營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項目、藍色經濟產業園固廢處置中心項目建設。
(4)可回收物。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集大件垃圾拆解、有害垃圾貯存、可回收物分揀等功能于一體。
(5)專業垃圾。園林垃圾處理場、建筑垃圾處理場建設。
(二)推進措施
1.實施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明確住宅小區、單位、公共場所等不同主體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和責任人職責。
2.開展垃圾源頭減量行動。引導凈菜上市、潔凈農副產品進城。公共機構推行綠色辦公,優先采購可以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的辦公用品。推動星級賓館飯店限制或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低值易耗品,倡導綠色消費。
3.啟動垃圾分類示范創建試點。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區、示范鄉鎮(街道)、示范小區(村居)、示范單位、示范處理企業創建活動,制定創建標準,建立基礎臺賬、獎懲榜、公示榜等管理激勵督促制度。
4.強化垃圾分類全過程監管。建立完善政府依法監管、第三方專業評價、社會全面監督的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綜合監管體系,提高行業監管水平。
5.創新垃圾分類處理體制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化服務公司。加快智慧環衛系統研發和應用。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6.搞好宣傳教育引導。利用當地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手段開展宣傳發動;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教育體系,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創建活動。
(三)保障機制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各縣區、市屬開發區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
2.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由縣區(開發區)財政予以安排和保障,市財政予以獎勵。制定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置專項支持、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等政策。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立法。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信用建設體系。
3.廣泛發動參與。發動黨員干部、青年、婦女和廣大志愿者參與垃圾分類。加快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建設,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
4.嚴格督導考核。定期督導調度。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機關單位績效考核和文明單位創建等考評體系。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基層治理體系。